当前位置:健康知识文摘
  二O一六年第一期  
   
  发布时间: 16-03-01 01:38:31pm     
         
 

  健康知识文摘

中国企业联合会老干部处                 一六年第一期  总第140

牙齿敏感或因刷牙不当

不正确的刷牙会引起牙齿损伤,在医学上称为“楔状缺损”。楔状缺损会导致牙齿敏感,这是因为正常的牙表面是硬度很高的牙釉质,牙釉质下方的牙本质含有数以万计的牙本质小管,牙本质小管直通牙髓神经。楔状缺损时表面的牙釉质已被磨耗,牙本质小管暴露,外界刺激可通过牙本质小管直接刺激牙髓神经,从而引起牙齿敏感。那么,应该如何正确刷牙呢?

选一把好牙刷  好牙刷一般有以下特点:刷头小,以便在口腔特别是口腔后部转动自如。刷毛柔软,刷毛长度合适,刷毛顶端圆钝呈球形,避免刷毛对牙齿及牙龈的损伤。刷毛排列合理,一般为11-12束长,3-4束宽,各束之间有一定距离,有利于有效清除牙菌斑,也利于牙刷的清洗。

选合适的牙膏  牙膏都含有摩擦剂,以帮助清除牙齿表面的食物残渣。如果牙膏摩擦剂过于粗糙,则容易损伤牙齿。

学会正确的刷牙方法  国际上有个通用的巴氏刷牙法,具体方法是:选择软毛牙刷,将牙刷与牙长轴呈45°指向根尖方向(上颌牙向上,下颌牙向下),按压牙龈交界区,使刷毛一部分进入龈沟,一部分铺于龈缘上,并尽可能伸入邻间隙内,用轻柔的压力,使刷毛在原位作前后方向短距离的水平颤动10次。

                                               《健康报》2015.12.07 郑美华

缺牙不镶危害大

牙咀嚼功能变差  牙齿缺失后,首先是咀嚼功能受到影响。前牙缺失会影响对食物的切割和撕咬功能,后牙缺失会影响对食物的研磨和捣碎功能,增加消化系统的负担。如果全部牙缺失,口腔将难以做到有力闭合,舌肌挤压食物向后吞咽的过程也会受到影响。

影响其他牙齿  牙齿缺失后如果长时间不修复,可能造成相邻牙齿的倾斜,以及对颌牙齿的伸长等。牙齿的倾斜和过长容易使相邻牙齿的接触关系破坏,造成食物嵌塞,继而引发或促进龋病和牙周病的发生。当余留牙齿数量较少时,由于它们承担了过大的咬合力量,会造成牙槽骨的快速丧失,出现牙齿松动甚至脱落等情况。

面容变化  当多数或全部牙齿缺失以后,唇、颊肌会因失去软硬组织的支持而向内凹陷,口唇的丰满度变差,面部皱褶增多,鼻唇沟加深,口角下陷,面容呈现明显的衰老。

发音不清  牙齿缺失,特别是前牙缺失,会造成发音不清,俗称说话漏风。

影晌咀嚼肌和颞下颌关节  牙齿缺失后,患者可能形成偏侧咀嚼的习惯,长此以往,会对咀嚼肌的功能和相关神经系统产生不利影响,并累及颞下颌关节,造成关节的不适症状。此外,缺牙数目较多或缺牙时间较长,会因为余留牙的倾斜、伸长等形成咬合干扰,严重时还可造成咬合关系紊乱,成为颞下颌关节紊乱病的危险因素。

                                                       健康报》2015.12.22 周永胜

老年高血压不宜晨练

每天清晨,在公园及各大广场晨练的,大多数是老年人。然而,专家指出,对于老年高血压患者而言,清晨运动更容易出现心脑血管事件。

运动功效:科学锻炼能降低收缩压4-9毫米汞柱

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三医院心血管内科博士黄兆琦介绍,调查显示,科学合理的体育锻炼能够降低收缩压4-9毫米汞柱。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神经内科主任医师高聪教授也认为,高血压患者进行健康合理的运动,一方面可以锻炼心肺功能,另一方面可以控制血压,调节血脂、血糖,降低冠心病的发生率,还可以使动脉硬化斑块稳定和消退。

运动强度:运动时最大心率增加30-40/分即可

高血压患者在运动时,一定要遵循以下原则:一是持之以恒,运动频率最好是每周4-5次,每次持续40分钟以上;二是要进行充分的热身和放松过程;三是运动的强度要合适。

“如何判断运动的强度是否合适呢?”黄兆琦认为,一种方法是根据最大的运动心率来判断。运动时的最大心率,在运动前心率的基础上增加30-40/分即可。另一种方法是根据运动后恢复的时间来判断,如果运动后5分钟-6分钟,即可恢复到运动前的心率,说明强度是合适的,超过这个恢复时间则说明运动强度过大。

最佳运动时间:下午4点-6点

黄兆琦指出,“不推荐老人在清晨运动,尤其是老年高血压患者。最佳的运动时间为下午4点-6点。”

相对而言,游泳和快走是适合老年高血压患者的运动方式。“步速以中速为宜,行走时上身要挺直,否则会压迫胸部,影响心脏功能。”高聪提醒说,走路时要前脚掌着地,不要后脚跟先落地,否则会使大脑处于不停地振动,容易引起一过性头晕。

广州日报》2015.12.21 黄蓉芳 黄贤君

血压高警惕体内有“炸弹”

有一种疾病被称为体内的“不定时炸弹”,高血压患者多见,一旦发生,患者会在几分钟内出现生命危险,抢救机会很小,这种疾病便是主动脉夹层。

主动脉为何会出现夹层

主动脉是人体一根最粗大的血管,从心脏发出后,先向上到达上胸部(升主动脉段),然后向左向下弯折,贴着脊柱前缘一路向下走去(降主动脉段),沿途给全身的脏器供应血液,最后在下腹部兵分两路走向双腿,像一个巨大的问号。可以说,主动脉是人体血液运输的主干道,一旦破裂,后果极为严重。主动脉的管壁类似于“三合板”的结构,分为三层,一旦内膜出现破损,高速、高压的血流就会穿过内膜进入中膜(主动脉内的血流速度可达6千米/小时),形成一个夹层,血管壁的厚度也相对变薄了。

哪些人容易出现主动脉夹层

高血压是引起主动脉内膜损伤的最重要原因,一项统计显示,70%-90%的主动脉夹层患者合并不同程度的高血压,且血压波动越大,发生夹层的危险性越高。因此,高血压患者一定要坚持合理的药物治疗,将血压稳定控制在正常范围,保持健康的生活方式,戒烟限酒,避免过度疲劳和情绪激动。除了高血压,有些疾病会导致主动脉壁“老化”,如马凡综合征、动脉粥样硬化、糖尿病等,也是主动脉夹层的高危人群。

主动脉夹层有什么症状

突然发生的胸背部剧烈疼痛,是主动脉夹层最常见的症状,很多人会误认为是心肌梗死。实际上,两种疾病虽然症状相似,但还是有区别的:(1)心肌梗死病人多有心绞痛发作史,而主动脉夹层病人起病前很少有胸痛症状。(2)心肌梗死病人在发病前通常伴有高血压,发病时血压会降低。主动脉夹层病人发病时血压不降反升(血管彻底破裂出血除外)。(3)心肌梗死病人的胸痛持久而剧烈,且呈逐渐加剧态势,主动脉夹层病人的胸痛症状一出现即达到顶峰。(4)心肌梗死病人的胸痛主要在前胸,而主动脉夹层病人的胸痛主要在胸背部。(5)心肌梗死病人的心电图有心肌梗死的典型表现,而主动脉夹层病人的心电图没有心肌梗死的表现。此外,有的主动脉夹层患者还存在一些不典型的症状,如顽固性高血压、大小便失禁、下肢麻木疼痛、腹部疼痛等。因此,对于高危人群出现的胸痛症状,必须立即进行影像学检查,如增强CT、核磁共振和血管造影等,多数患者需要手术治疗。

                                              医药养生保健报》2016.02.22 徐伟

患肝病要养成5个好习惯

不少肝病属于慢性病,比如慢性病毒性肝炎、酒精性肝病、自身免疫性肝病、药物性肝病和脂肪性肝炎等,此类患者往往需要长期的治疗,这个过程中,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必不可少,能够减轻肝脏负担,延缓病情进展,促进康复。

复查习惯  定期复查与治疗同等重要,慢性肝病患者要养成定期复查的习惯,至少每6个月一次,尤其是出现乏力、食欲不振、腹胀、皮肤及巩膜黄染、牙龈出血、肝区胀痛等症状,要及时到正规医院的消化科(或肝病科)就诊,进行必要的肝功能、血常规、腹部彩超、CT等检查。

饮食习惯  肝病患者应严格禁酒,饮食方面一般以高热量、高蛋白质、多维生素、易消化的食物为主,生冷、油腻、烧烤的食物要避免食用。患者应少食多餐,每餐以八分饱为宜。如果出现并发症,需要遵医嘱限制饮食,如出现肝性脑病需限制蛋白质摄入,出现腹水需限制盐的摄入,有食管-胃底静脉曲张者要限制过于粗糙或坚硬的食物。

运动习惯  处于稳定期的肝病患者,应养成坚持运动的习惯,散步、慢跑、快走、广场舞、游泳都可以,运动量可循序增加,以休息后第二天不劳累为标准。但如果肝功能异常、有腹水,甚至有黄疸的患者,说明病情不稳定,要以卧床休息为主,不宜运动。需要注意的是,如果是脂肪肝患者,要在合理饮食基础上,进行大量的有氧运动,运动频率和时间都要增加,才能起到降脂的效果。

生活习惯  首先,患者要戒烟戒酒,生活起居要规律,避免熬夜和劳累,养成定时排便的习惯。其次,应避免感染,肝病患者更容易感冒,必须注意预防,根据天气变化及时增减衣物。如果出现感冒,要在医生指导下服用药物,不要盲目自行购药。另外,保持心态平和,俗话说“大怒伤肝”,肝脏的健康与情绪密切相关,如果长期郁愤,可导致肝气郁滞,疏泄不畅,使肝病复发或加重。遇到不顺心的事情要学会暗示自己,转移注意力,控制情绪。

服药习惯  多数药物会在肝脏代谢,最后由肾脏排出,肝病患者服药一定要谨慎。尤其是一些常用的西药,如治疗失眠的镇静剂、感冒药中的解热镇痛成分、治疗痛风的药物、降压药、抗生素、治疗甲状腺疾病的药物、降脂药等等,需要提高警惕。另外,一些中药如何首乌、大黄等也会造成肝损害。因此,肝病患者服药时,一定要看清楚说明书上有无“肝病患者慎用”的字样,用药也应遵医嘱,不要过量服药。

医药养生保健报》2015.12.28 刘新宇

吃药记住四件事

牢记服药时间及何时停药,有助于取得更好的治疗效果,降低不良反应等。在此建议患者用药期间留意下面四个问题。

第一要记住疗程。对于缓解症状的药物如退烧药、止痛药、止咳药等,症状消失后要及时停药,否则就有可能增大不良反应或延误病情。

如很多疾病都伴有发热的症状,发热时服用退热药,一般来说服用后若3天症状还不缓解,就应到医院就诊,明确病因,以免延误病情。但有些药物最好不要擅自停用,例如治疗感染性疾病的抗生素,即使是症状缓解了,但此时体内的细菌仍有残存,不可着急停药,以免造成病情反复,同时还有可能造成细菌耐药。因此,应遵照医嘱,确保足够疗程。

第二要根据病情。对于某些疾病,例如糖尿病、高血压、癫痫等,由于病情复杂,患者的个体化差异很大,医生需要根据病情轻重及患者体质随时调整药物剂量。

同时此类药物擅自停用非常容易造成病情的反复或加重,很多患者还面临着终身服药,故患者应定期去医院复查指标,根据医生建议确定服药疗程及剂量,待病情减轻或消除后,也应逐渐减量直至停药,不可擅自骤停。

第三要看服药人群。某些特殊人群如老人、小孩、孕妇等,由于生理机能状态等,不能仅参照说明书提出的服药时间和疗程服药,而应根据个人体质的不同,采取个体化给药。例如老年人,随着年龄的增长,肝肾功能均有所下降,使得药物的代谢减慢,故在服用药物时应延长给药间隔,停药后也应考虑药物的后遗效应。

第四要看药物。同一药物可因给药时间的不同,作用和疗效也不同,故按时间规律服药可减少盲目性,准确及时地将药物送达病灶。例如哮喘患者一般在夜晚或清晨气道阻力增加,呼吸道开放功能下降,在凌晨零点到2点最为敏感,所以多数平喘药以临睡前服用为佳;因人体内激素的分泌高峰在早晨7至8点,此时给予糖皮质激素类药物可避免药物激素分泌的反射性抑制作用,减少不良反应;胃酸的分泌在餐后和凌晨2点达到高峰,故中和胃酸的黏膜保护药应在餐后1-2小时服用,晚上睡前加服1次,效果更好。

老年日报》2015.12.23 陈超

勿让坏脾气影响健康

在生活中,有很多老人随着年龄的增长,脾气变坏,使得年轻人会因为无法与其正常沟通而烦恼。专家指出,老人脾气变坏常常是脑溢血、脑血栓、心肌梗塞等老年性心脑疾病的始动因素,同时也很容易导致一些老年性精神疾病,此类老人在养生中要注意养心调神。

1.学会自我宽慰。衰老是人生的必经之路,老人在体力方面不能与青年人相比,在思想认识上也可能不合时代潮流,这是不容逃避的客观现实。在这种情况下,老年朋友要学会自我宽解和自我安慰,切莫因为衰老而产生自卑、自弃的情绪。同时,老人还应该尽量保持平和的心境,不勉强自己做一些力不从心的事情,遇事也要三思而后行,切莫遇到事情心急烦躁跟自己过意不去。

2.寻找精神寄托。退休后,几十年以来的生活习惯突然间改变了,难免会使人有空虚无聊、孤独落寞之感,这很容易使老人产生心理变异。要消除这种情绪,最好的办法是结合自身实际情况,选择一两项感兴趣的活动作为精神寄托,以充实自己的生活,诸如读书、园艺、绘画、音乐、书法、旅游以及参加一些社会公益性活动等。平时多抽些时间走出家门,多结交朋友,让自己生活在群体的友爱之中。

医药养生保健报》2016.01.18 李春兴

满足和感恩是心理良药

满足能知福  幸福不是物质的富有,而是比较出来的一种感觉。美国作家亨·曼肯说:如果你想幸福,非常简单,就是和那些比你更穷、房子更小、车子更破的人相比,这样你的幸福感就会增加。的确是这样,“比上不足”会越比越没有幸福感;而“比下有余”则会永远与幸福相伴。所以,老年朋友只要自己能有一种发自内心的满足,就会幸福无比。懂得满足,不仅是一种智慧的生活方式和修炼成熟的表现,同时也是一种养生保健的良方。

感恩益身心  感恩就是正确认识自己,理性看待社会以和他人,在对比中、得失上感受幸福。譬如:今天走在大街上,我们看着人们色彩鲜艳的衣着、林立的高楼大厦、商店中琳琅满目的商品,再回想一下几十年前的景象,作为过来人有多少感慨啊!品味着今天的好日子,我们欣逢盛世,应该珍惜所拥有的一切,怎么能不感恩?得到朋友的恩惠、亲人的照顾,都应该心存感激。懂得感恩,就会有宽容,就会获得快乐。心怀感恩的人,会给自己带来好心情。感恩益身心,在身体上、心理上,都会更加健康。

医药养生保健报》2015.2.15 常志宇

 
   
    关闭窗口  
中国企业联合会、中国企业家协会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紫竹院南路17号 邮编:100048
中国企业联合会信息工作部 技术支持 京ICP证 1302777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