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健康知识文摘
  二O一四年第六期  
   
  发布时间: 14-12-27 04:50:09pm     
         
 

 健康知识文摘

中国企业联合会老干部处               一四年第六期  总第133期

老年抑郁症具有隐匿性

凡是有各种躯体不适,疼痛综合征,如头痛、腿疼、胸疼、背疼、腹疼及全身疼痛;胸部憋闷、心慌气短;厌食、腹部不适、腹胀、便秘;面红、手抖、出汗、周身乏力;失眠、早醒等系统症状的老人,在检查不出相应的器质性病变时,有可能是抑郁症的躯体化症状。

老年抑郁症具有隐匿性,表现为睡眠障碍、疼痛、乏力、胃部不适、食欲欠佳、心慌气急,往往没有情绪低落等典型症状,却以躯体不适为主。其特点是以头痛、失眠为主,尤其是容易早醒。此外,还有昼重夕轻的昼夜节律,并伴有焦虑情绪。

老人如果持续两周以上,在一天的多数时间里都高兴不起来;几乎对所有活动,包括原来感兴趣的活动,都失去兴趣或愉悦感;总是感到精力不足、疲劳、自卑,觉得生活没有意思,且出现轻生的念头;失眠、早醒,无缘由心烦,坐立不安等,要尽早到精神、心理专科就诊,以早期得到有效的治疗。老年抑郁症是可治愈的疾病,关键在于早发现,但容易复发,所以疾病治愈后应以药物维持治疗,预防复发。

           《医药养生保健报》2014.12.01 王阳

老人拔牙要慎重

许多中老年人都有拔牙的经历,不少人把拔牙看成是无足轻重的小问题,其实这是十分错误的认识,因为拔牙有很大的学问,不加以重视就可能产生许多问题,对患者造成严重伤害,甚至引发意外。

牙齿在消化系统中不但有重要的咀嚼功能,同时对语言以及全身心、脑等系统也都有重要影响。因此牙齿患了病,首先应采取能保留牙齿的治疗方法,使其恢复正常功能,不能轻言放弃,只有治疗无效、无法保留的情况下才考虑拔掉。

应该拔除的牙齿

牙齿患了龋齿,已破坏成残冠。

牙周或根尖周围组织的炎症感染疾病已到了晚期,治疗已无很好效果。

患牙周病导致松动在Ⅱ度以上的牙齿。

妨碍了咀嚼功能或不利于牙齿修复的多余牙、错位牙。

有下列情况不宜拔牙

1、患有全身系统疾病的患者需要拔牙时,应根据不同情况区别对待。有的需要妥善处理后

才可进行,有的要暂缓拔牙,而对病牙则应采取治疗措施、减轻痛苦,等全身条件改善后再拔牙。

2、患有凝血机制障碍性疾病,如血友病、再生障碍性贫血、血小板减少紫癜疾病的患者,

都可能因拔牙而导致出血不止,甚至危及生命,应避免拔牙。必须拔牙时,应在术前用药或输入鲜血,提高血液的凝固性,或在住院的条件下保证拔牙手术的安全。

3、患有较严重的高血压、心脏病的患者需要拔牙时,应选择在病情稳定阶段,或适当用药

以防意外发生。

4、患有严重的肝脏疾病、糖尿病、肾病的患者,应等疾病得到控制、使用药物防止感染和

出血条件下,再考虑拔牙。

老人拔牙险情多

拔牙对一般人来说的确是一个小手术,但对于高龄、患病的老人来说则不然,很可能会引

发“撼动一齿、险象环生”的局面,引起血压升高、心跳加快、心律失常,甚至诱发心绞痛、心梗、休克等危险发生。为了避免和防止出现以上状况,应注意采取以下对策:

精神放松 患者在拔牙前,医务人员要解除患者疑虑,克服其恐惧与紧张心理。若过于紧张,必要时可服用安定等镇静剂,待患者精神放松后再行手术。

充分麻醉 医生应努力做到麻醉效果良好,做到无痛拔牙,使手术顺利进行。

缩短时间 拔牙最好到医院口腔科,或设备良好的牙科诊所,请医疗技术较好的医生进行,尽量缩短拔牙时间。

          《开心老年》2014.09 孙清廉

预防老年失聪做四件事

美国研究者的一项最新专题调查显示,在60岁以上老人中,失聪者约占15%,而听力明显减弱者更是高达50%左右。专家们指出,老年人预防失聪应做好以下4件事:

远离噪音 研究显示,经常处于强噪音环境中的老人,其失聪危险比经常处于安静环境中的同龄老人要高出许多。鉴于此,老人不妨将寓所尽可能地安置在远离闹市的区域,并减少出入杂闹场所的次数。此外,老人切莫像年轻人那样整日痴迷于戴着耳塞机来听收音机或其它音响设备。

适度锻炼 经常适度锻炼的老人不仅心血管病患病率较低,而且不易发生微循环障碍,失聪危险也随之减少。

减少脂肪摄入 过多脂肪易阻塞包括耳部微细血管在内的血管,从而增大了因耳部血液供应不足造成的失聪。研究显示,与对照组相比,长期坚持节制脂肪摄入的老人失聪率要低30%左右。

调整食谱 50岁以后的老年人最好能多摄入含铁、锌和维生素D较多的食品,是因为铁、锌等微量元素以及维生素D都有扩张耳部微细血管、促进耳蜗功能、保证耳部营养供应等功效。含铁丰富的食品有黑木耳、菠菜、瘦肉、豆类、猪肝等,含锌丰富的有海产品、萝卜、大豆和鱼类等,而维生素D丰富的有蘑菇、银耳、蛋类、乳类等。

        《福建老年报2014.10.16 武树霞

颈动脉狭窄看哪科

颈动脉狭窄可以导致脑部组织无法获得足够的血流,产生脑缺血症状。少数病人颈动脉狭窄处可并发血栓形成,突然阻塞血流,或者血栓脱落阻塞远端脑部血流,造成急性脑梗,引起中风。

超声能发现颈动脉狭窄与斑块

在中风患者中,约半数与颈动脉斑块或颈动脉狭窄有关,包括腔隙性脑梗、局灶性脑梗、大面积脑梗、短暂性脑缺血发作等。医生可以根据是否有脑缺血、小中风、脑梗死、中风的各种症状推测是否有颈动脉狭窄或斑块的可能。当然,最简单的办法是做颈动脉超声检查。在超声检查的基础上还可进行CT、核磁共振、血管造影等检查。

如果发现有颈动脉斑块或颈动脉狭窄,除了到神经内科就诊,还应该到血管外科进行咨询,请这两个科室的医生同时进行风险(危险度)评估和初步诊断。

内科治疗:降脂药可稳定斑块

发现颈动脉狭窄或斑块就应该早期治疗,尤其是中老年人,常需口服降脂药物,起到稳定和软化斑块的作用,并延缓血管狭窄的进程;还需口服抗血小板聚集的药物,防止血栓形成。已经有过脑梗、中风者,根据脑部病灶、认知情况、行动情况,需酌情服用神经细胞活性药物。除了内科药物治疗外,还有外科手术治疗、腔内介入治疗(包括颈动脉支架术和置管溶栓术)。  

外科治疗: 可以去除狭窄与斑块

外科手术是治疗颈动脉狭窄或斑块比较彻底的方法,目前有多种手术方法。其中,颈动脉内膜剥脱术(CEA)是最常用的方法,需在颈部做一个几公分的小切口,把血管切开,去除病变。较少用的方法是采用人工血管或自体血管在颈动脉狭窄的上下部位“搭桥”,即颈动脉旁路术。还有一种手术是针对颈动脉完全闭塞的情况,用一段自体血管把颅骨外面的血流引到颅内血管,即颅内外动脉搭桥术。

对于难以手术的患者,可以通过动脉穿刺将支架植入颈动脉,将狭窄的通道撑开,或压迫斑块,开放通向大脑的血管,称作颈动脉支架成形术。对于明确脑梗死或颈动脉血栓的患者,还可以在早期(发病6-8小时内)将导管放到颈动脉内部,注射药物将血栓溶化,称作颈动脉置管溶栓。

是否需要手术要看哪些指标

那么,颈动脉狭窄或斑块严重到什么程度就需要手术治疗?一般手术指征是按照狭窄率来判定的。国内外业界对此有三项规定,一是颈动脉狭窄超过70%,无论有无症状,须进行手术;二是颈动脉狭窄超过50%,产生了脑部血管症状者,须进行手术;三是颈动脉狭窄超过50%,虽然没有症状,但斑块是混合型、溃疡型、不稳定型或局部并发血栓者,须进行手术。

需要注意的是,颈动脉狭窄或斑块无论经过了内科还是外科治疗,之后都必须严格按照医嘱进行后续的药物治疗,维护前期的治疗效果。另外,还要定期复查超声,了解血管局部的情况变化;定期验血复查相关指标。最后,要在生活起居饮食工作等方面注意调养。

         《健康报》2014.12.02 赵珺 赵玉武

血管藏不少脏东西

在临床上,医生能很快区分血管的好坏。健康的血管管壁光滑、柔软,弹性好,血流顺畅。如果不加以保护,血管里面很容易长满“毒物”,导致“交通堵塞”,发生“车祸”,诱发心脑血管事件。

毒物一:黏稠的“脂肪”

胆固醇是血液中一种类似脂肪的物质,被称为“好胆固醇”的高密度脂蛋白对血管有保护作用,但“坏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一旦过量,就会使血液变稠,血管壁上逐渐形成小斑块,让血管通道变窄,血流受阻,引发冠心病、脑卒中等心脑血管疾病。

人体1/3的胆固醇从食物中获得,高胆固醇和暴饮暴食、动物性食物(肉类、动物内脏等)摄入过多有很大关系。因此,“管住嘴”能在一定程度上让血管保持清爽。生活中,一定要注意膳食平衡,多吃水果、蔬菜等植物性食物;多用植物油,少用动物油;多蒸煮,少油炸;多用鱼肉代替畜肉和禽肉;还要适量吃些被称为“血管清道夫”的食物,比如山楂、燕麦、大豆、金橘、红薯、大蒜、洋葱等。如通过控制饮食不能将血脂降到理想水平,应在医生指导下服药。

毒物二:烟草化学物

吸烟时,烟草中的尼古丁、焦油、一氧化碳等有害物质,通过肺泡和血液的气体交换进入血

管,干扰血液中的脂肪代谢。如果把血管比作轮胎,不仅有外胎还有内胎,覆盖在血管内侧的内胎在医学上称为“血管内皮”,能帮助血管保持弹性,而尼古丁会对其造成毁灭性破坏。值得提醒的是,被动吸二手烟也对血管有类似伤害。因此,为了自己和家人的健康应主动戒烟,社会也应继续加强控烟力度。

毒物三:甜甜的糖分

对糖尿病患者来说,糖尿病和血管病是“难兄难弟”,血糖控制不好,血管就易发生病变。美国哈佛大学研究发现,普通人吃糖太多,可能引起血糖和胰岛素水平增高。久而久之,导致胰岛素抵抗和慢性炎症,诱发动脉粥样硬化,促使血栓形成,增加患脑卒中风险。

毒物四:错乱的激素

熬夜成了现代人的一种生活习惯。殊不知,熬夜会打乱生物钟,使机体分泌过多的肾上腺素和去甲肾上腺素,从而使血管收缩、血流减慢、黏稠度增加。研究表明,长期熬夜的人,患心脏病风险比常人高一倍。因此,大家一定要规律作息,每晚11前睡觉,每日保证7小时左右的睡眠时间。

毒物五:口腔里的各种细菌

美国哥伦比亚大学调查研究发现,口腔细菌可诱发动脉硬化,增加患心脏病风险。原因在于,刷牙方法不对、次数太少会让食物残渣沉积在牙齿周围,久而久之形成牙菌斑和牙石,细菌产生的毒素可进入血液循环,损伤血管内皮。研究发现,牙周病患者发生心肌梗死的几率是常人的2.7倍。因此,大家干万别以为刷牙事小,一定要关注口腔卫生,每天早晚刷牙,每次3分钟,饭后别忘漱口,成年人每年都要洗牙。

最后提醒大家的是,血管健康离不开运动,运动可促进全身血液循环,降低血液黏稠度,促进脂质代谢,改善血管弹性,预防动脉硬化。快走、慢跑、爬山、游泳等有氧运动都是不错的选择。另外,瑞士苏黎世大学研究发现,放松精神也对血管内皮有益。所以,人们应尽可能保持乐观、豁达、开朗的心情。

           《生命时报》2014.12.09 戚文航

退休后主动找快乐

快乐是人生的第一需要,人活着就是要快乐地过好每一天。退休后,我积极参加晨练站打太极拳、太极剑,由于我练太极拳、剑多年,大家都推荐我为晨练站站长。

为了使大家很好地掌握太极拳、剑的技术要领,我经常给他们辅导,对少数领会比较慢的朋友,我总是手把手地教他们,帮助他们纠正一些错误动作。有时虽然累得满头大汗,但是当我教会他们一套拳、剑后,我就有一种成就感和自豪感。

除了练太极拳和太极剑,我在老年大学花卉班还学习了种花和培育盆景技术,回来自己动手,做好各种准备,在楼顶种花培育盆景。多年来,我每年都在楼顶培育十来种鲜花。

我每天都要花一些时间来浇水、施肥、除草、杀虫和修剪盆景,这些活动虽花时间,但我觉得会使自己的生活更加充实,活得更快乐。

我从中年开始就喜欢晚饭后散步,每天就要走一个多小时,一直坚持至今,几十年来,风雨无阻,散步既是一种运动,也是一种乐趣。

一年四季景象不同给人许多不同的乐趣,春暖花开处处生机盎然,此时来到野外散步,那一束束野花争奇斗艳,一片片小草快乐生长,给人一种生机勃勃,欣欣向荣的景象,心情特别舒畅;夏日炎炎,晚饭后来到南流江畔散步,徐徐凉风吹来,感觉非常惬意;秋雨绵绵,打着小伞外出散步,也有雨中漫步浪漫的感觉;冬天北风呼啸,外出散步,虽感到有点寒意,但内心却觉得暖融融的。

由于长期坚持散步,我的体重从不超标,没有出现赘肉和大腹便便现象。

我今年虽然八十岁了,但是我的两腿还比较轻灵敏捷,走起路来两腿有劲,全身轻松。去年我和老伴参加旅游团,到新加坡、马来西亚旅游,每天走路,我都走在最前面,特别是爬山,爬了大半天,我一点也不感到累,照样走在最前面。

                                                 养生月刊2014年第9期 易宗焕

不急不恼的“向好思维”

“不急不恼,百年不老”这句谚语虽然听起来简单,但却是健康长寿的秘诀。平时性情平和,情绪乐观,遇事不急躁、不恼怒,才不会伤害到自己的脏腑,才能保持青春的活力。

如今提倡一种叫“向好思维”的思维方式,是指遇到任何事情,身处任何环境,都能向好的一面看,并做到知足常乐。在社会中,所有靠物质支撑的幸福和快乐都不会持久,都会随着物质的离去而离去,就像是口渴时喝海水解渴一样,只会让人更加痛苦。只有心灵的淡定、宁静,才能让身心愉悦,长寿安康。

因此,老年朋友想要健康长寿,就要不急不恼,遇事时冷静对待,事情过后不要长期放在心上,自寻烦恼。另外,要培养乐观积极的人生态度,提高心理抗逆能力,要知足常乐,把人生喜忧、荣辱、得失视为过眼云烟,万事只求安心即可,保持精神内守,人才会长寿。

           《医药养生保健报2014.09.22 邓煜生

 
   
    关闭窗口  
中国企业联合会、中国企业家协会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紫竹院南路17号 邮编:100048
中国企业联合会信息工作部 技术支持 京ICP证 1302777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