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健康知识文摘
  二O一四年第三期  
   
  发布时间: 14-06-27 04:21:31pm     
         
 

 健康知识文摘

中国企业联合会老干部处                        二一四年第三期

易疲劳 查查甲状腺

面对“春困秋乏夏打盹”的尴尬,相信多数人的第一选择是求助于咖啡、浓茶或可乐等含咖啡因的饮料。殊不知单靠外界化学物质的刺激,不仅无法从根本上解决问题。令人疲惫不堪的除了神经衰弱、更年期综合征、内分泌失调,甲状腺疾病所占的比重越来越高。

据统计,目前我国有超过2亿人患有甲状腺疾病,有“易疲劳”者不妨查查甲状腺。

都市人的流行病 紧张忙碌的都市生活催生了“睡不醒一族”。对他们而言,即便是坚持早睡早起的健康作息规律、每晚保证八小时睡眠,次日白天也总是恹恹欲睡,再紧张的工作、学习也无法让他们兴奋起来,随时随地都有可能打瞌睡。除了嗜睡,还有咽喉、关节或肌肉疼痛,淋巴结肿大等表现。然而去医院做拍片、验血等常规检查,却查不出任何器质性病变。

遭遇上述种种不适,很有可能是患上了慢性疲劳综合征。从病理学角度来看,慢性疲劳综合征是一种功能性疾病,主要靠调整生活方式、改善营养、加强锻炼等非药物方法来治疗。然而临床上有一类疾病,其初期症状与慢性疲劳综合征极其类似,很容易引起混淆和患者忽视,疏于治疗的后果十分严重,它就是甲状腺疾病。

甲减可致疲劳 甲状腺是位于人体颈部甲状软骨上的一个蝶形内分泌器官,其分泌的甲状腺激素对于维持人体正常的代谢、生长和发育至关重要。要是人体甲状腺激素的水平不足,就会导致代谢率的降低,整个人从肉体到精神都会倦怠。除此之外,还会伴随有皮肤、眼睛、口舌的干燥,睡眠质量和胃口差,月经紊乱和性欲减退等表现。

若出现难以缓解、无法解释的持续性疲劳,应第一时间想到是不是甲状腺出了问题。去医院做个颈部超声检查,再抽血化验一下“甲状腺功能五项”指标,就能对甲状腺的健康状况作一个初步的评价。引起甲状腺功能减退可引发疲劳等症状。

甲亢也致疲劳 与甲状腺功能减退相反的疾病就是“甲亢”。人们对其症状较为熟悉—手抖、亢奋、易怒、心动过速、自汗盗汗……却不知某些甲亢患者也会出现倦怠。

甲亢由于新陈代谢较快会让患者更容易感觉乏力,主要表现为全身性的无力,很多患者常常会觉得小腿无力而行动困难,如同双腿灌铅;双手无法举起重物,严重的甚至会影响生活自理。另外,甲亢的高代谢容易导致人体血液里钾的降低,低血钾容易引起神经和肌肉的应激性减退,出现四肢的虚弱乏力和精神倦怠。                    

        《文汇报2014.05.26 余飞

频繁使用抗生素易致过敏

抗生素的广泛应用可挽救生命,但引起疾病的许多细菌已经对抗生素产生了耐药性,频繁使用抗生素致过敏的风险也在增大。一般来说,随着年龄的增长,用药次数的增加,发生抗生素过敏的风险也更高。因此,尽量不要频繁使用抗生素以降低过敏风险。

抗生素的过敏反应一般分为过敏性休克、血清病型反应、药物热、皮疹、血管神经性水肿和变态反应性心肌损害等。青霉素易致过敏反应,人群中有5%—6%对青霉素过敏,而且任何年龄、任何剂型和剂量、任何给药途径均可发生过敏反应。最近的大型研究显示,11%的住院患者对青霉素过敏。因此,使用各种青霉素之前先应做过敏试验,试验结果阴性者方可用药。不同厂家和批次的药品,在患者身上的表现不同,皮试时可能出现假阳性(即看起来过敏但并非过敏)的症状,也有患者以前对这类药不过敏,再用时发生过敏。对前者来说,再次皮试有助于扩大抗生素选择的余地;对后者来说,皮试能提高用药的安全性。无论输液还是口服抗生素,都最好先做皮试并观察。患者对一种抗生素有过敏史,对另一种抗生素也就更容易过敏,因为人体可能对抗生素有一个“混杂”的免疫系统,偏向于对此类药物发生过敏反应。不过,患者对不同抗生素发生过敏的症状、时间等可能有所不同。在正规医院进行的皮试较为安全,凡属可用可不用的抗生素,尽量不用。

除病情危重且高度怀疑为细菌感染者外,发热原因不明者不宜用抗生素,因抗生素用后常使致病微生物不易检出,影响确诊,延误治疗;抗生素对各种病毒性感染并无疗效,对麻疹、腮腺炎、伤风、流感等患者给予抗生素治疗是有害无益的。咽峡炎、上呼吸道感染者90%以上由病毒引起,除能肯定为细菌感染者,一般不使用抗生素。

使用抗生素治疗感染性疾病的过程中,不能过分依赖抗生素的功效而忽视了人体内在的因素,当人体免疫球蛋白的质量和数量不足,细胞免疫功能低下,或吞噬细胞性能与质量不足时,抗生素治疗难以奏效。因此,应用抗生素的同时,还应使全身状况得到改善,以提高机体的抵抗能力。患者要注意饮食和休息,纠正水、电解质和酸碱平衡失调,改善微循环,补充血容量,以及治疗原发疾病和局部病灶等。

           《医药养生保健报》2014.06.02 王建伟

六成脑梗因颈动脉狭窄

有数据显示,六成以上的脑梗塞都是由颈动脉狭窄造成的。作为脖子两侧的血管,颈动脉是连接心脏和大脑的桥梁,一旦发生狭窄,心脏就无法畅通给大脑供血,从而引发脑缺血。所以,防治脑卒中,应从保证颈部血流通畅开始。

颈部血管狭窄超过50%药效很有限 当颈动脉狭窄程度小于30%时,病人通常没有症状,可以通过药物治疗。但当狭窄程度超过50%时,病人常出现脑部缺血症状,主要有头疼、头晕、耳鸣、记忆力下降、视物模糊,一侧肢体麻木无力等症状,俗称小卒中。由于小卒中常反复出现,多自行恢复的特性,所以麻痹了不少患者。

小卒中不治,继续发展就是卒中。颈动脉狭窄程度超过50%时,继续吃药,收效己经不大了,即使暂时未发生卒中,大脑因长期供血不足,也会导致脑细胞萎缩、血管性痴呆等病。如果颈动脉狭窄程度超过70%,不论有无症状,吃药主基本不能解决问题,只能寻求介入或手术。

40岁以上颈动脉筛查应纳入常规体检 颈动脉超声是筛查防治脑卒中的主要方法,该检查无创、简便、可靠,可以发现颈、椎动脉有无斑块、狭窄、血流流速等异常改变。

此外,还有CT造影,核磁共振、血管造影等检查方法。其中,血管造影是金标准检查方法,可以精确地判断斑块程度和稳定性。一旦斑块不稳定,不论狭窄程度如何,都应该及时干预治疗,因为斑块一旦脱落,随血流流入颅内,就会导致卒中。

鉴于脑卒中严重的危害性,40岁以上的人群,尤其是伴有高血压、高血糖、高血脂、长期吸烟、肥胖的高危人群,在每年的常规体检中,最好加入颈动脉超声这一项检查。

卒中包括8个危险因素,分别是:高血压、房颤、吸烟、高血脂、糖尿病、很少体育活动、超重或肥胖、卒中家族史,如果8个危险因素中有3个以上,最好抽空到医院做颈动脉筛查。

             《当代健康报》2014.04.10 杨国平

骨质疏松不能单纯补钙

最近,家住北京市朝阳区的王阿姨经常腰背疼痛,去医院检查诊断为骨质疏松。王阿姨疑惑,自己平时特别重视预防骨质疏松,生活中的饮食搭配也合理,还定期补充钙片,为何还会出现骨质疏松呢?

不少老年朋友都知道,骨质疏松是一种退化性疾病,也就是说年龄越大,患病的风险也就越大。为何年龄与骨质疏松关系密切呢?老人胃肠道功能下降,以及饮食结构和习惯的改变,会导致钙和维生素D摄入不足,这只是骨质疏松的一个基础原因。老人体内的激素水平失衡,会导致骨形成和骨吸收的动态平衡破坏,骨吸收大于骨形成,也会诱发骨质疏松。此外,老人的运动量小,蛋白质摄入过量或者不足,吃盐太多等,都会增加骨骼的钙流失,降低骨密度。由此可以看出,骨质疏松是多种病因所致,单纯补钙往往得不到好的效果。再者,过量补钙还会诱发结石。

补充植物雌激素 老人体内的雌激素水平降低,是骨质疏松的主要原因,植物雌激素的分子结构与人体雌激素结构相似,是一种活性成分,比如异黄酮,可以起到模拟、干扰、双向调节内分泌水平的作用。富含植物雌激素的植物,包括大豆、葛根、亚麻籽等。以豆制品为例,老人每天摄入50—100克,每周吃2-3次,即可满足人体所需。需要注意的是,吃豆腐时选好搭档,比如豆腐炖鱼、豆腐配海带等,可使营养价值更高,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补充蛋白质 一项研究发现,蛋白质摄入不足会导致骨量和骨强度减低,低蛋白饮食还会减少胰岛素样生长因子,影响骨骼完整性。而蛋白质过量会抑制机体对钙的吸收,同样会导致骨质疏松。对于多数老年朋友来说,最常见的还是蛋白质摄入不足。老人每天应保证摄入蛋白质75克,大致包括鸡蛋一个,牛奶一袋,豆腐100克,瘦肉50克,鱼虾100 以及各种主食。

补充维生素K 不少老年朋友都知道,维生素D可有效提高钙离子的吸收度,注意补充鱼肝油、牛奶、蛋黄,或者经常晒晒太阳,大有好处。但很少有人知道,维生素K可作用于成骨细胞,促进骨组织钙化,同时还能抑制破骨细胞,增加骨密度,对防治骨质疏松同样具有重要作用。老人通过饮食就可以补充维生素K,绿叶蔬菜是维生素K的最好来源,每100克绿叶蔬菜可提供50—800微克的维生素K,含量较高的有菠菜、生菜、圆白菜、芦笋。维生素K有多种类型,食物中主要是K1K2,是脂溶性维生素,炒食更易吸收。

          《医药养生保健报》2014.06.02 林汉华

老年人要注意护头

头部是人体的主宰,也是中枢神经之所在,被誉为“精明之府、诸阳之会”。中医认为,头部掌管身体的健康,不少疾病都是由头产生的,老年人应特别注意维护头部的健康。

头发 老年人皮脂分泌相对减少,洗头过勤,用洗发液过多,就会洗去一层薄薄的皮脂,使头发失去滋润而干燥、脱屑,发生瘙痒。对老年人来说,一个星期洗一次头就可以了,也不宜用碱性大的洗发液。另外,经常梳头有益于促进头部血液循环,增加头发的营养。

面部 用双手经常摩擦面部,可促进血液循环,增加脑部血液供应,延缓记忆力衰退。最好每天早中晚各以双手摩擦面部1次,每次10分钟。

眼部 为保持眼部活力,仅仅“闭目养神”是不够的,应有意识地坚持视力锻炼。最简单的就是将眼球左右、上下转动,坚持眨眼,可使视力延缓衰退。其次,在室内可看着墙角眨眼,反复多次;在室外则凝视远处,观察某一景物。

耳部 每天用左手绕过头顶,捏住右耳向上提拉14下,然后用右手以同样的方法提拉左耳14下,早晚各1次。然后,用食指和拇指揉捏耳朵,可补肾气、益听力。

鼻部 每天按摩鼻翼2次,每次50下,可预防鼻炎,防止嗅觉退化。

口部 每天上下叩齿15次,然后反复吞咽唾液,不仅护齿、固齿,保持口腔健康,还可促进食欲,增强消化功能。

         《医药养生保健报2014.06.09 牛正江

坏天气 健康新杀手

专家称,天气不好,身体就容易出现问题,这在医疗气象上被称为“气象综合征”。约有10%的人属于对环境变化反应明显的易感人群,且以老人、孩子、病人、体质差的人和残障人士居多除人人皆知的雾霾伤身外,高温、寒冷等天气也是健康“杀手”。

高温 心衰增1高温在我国各地有不同的特点,可分为干热、闷热、湿热三种,带来的

健康隐患也不同。”湖北省中医院风湿内科主任、湖北省气象医学会主任委员杨德才说,比如在北方烈日炎炎的“干热”下,身体水分大量丢失,易导致中暑、晕厥。而常出现在湖北、湖南等地区的南方“湿热”,会导致人体不能正常排汗,还会缺氧。大脑缺氧会导致头晕,心脏缺氧容易引发心绞痛、心肌缺血。

有数据显示,高温湿热天气下,可使心衰的发生率增加1倍,心脏病的死亡率增加1.5倍。

雷电 哮喘易高发 每年5-9月是雷电天气的高发季节。除雷击会直接导致人死亡外,雷电天的气压一般较低,可能诱发心绞痛、心梗、心衰。

此外,哮喘在雷雨天也更易高发。研究发现,夏季雷雨天气的温度和湿度都非常适合真菌、霉菌等繁殖和生长,加上气压较低,空气中漂浮的过敏原浓度就会明显升高,从而容易诱发哮喘病。

雨天 风湿病加重 南方绵长的阴雨天会让多种疾病加重。杨德才说,阴雨天空气湿度大,

会加重风湿病人病情,还会对原本患有骨关节炎症、软组织损伤,或缺钙、疲劳过度的人,造成不良影响。而大雨过后,湿疹、脚癣等皮肤疾病也会增多。另外,潮湿闷热的天气会让部分人变得更易烦躁、紧张,影响睡眠。

干燥 秋燥干出多病 秋风虽然将夏天的热气吹走,但也把空气中的水分带走了,很多人表现出不同程度的皮肤干燥、鼻子出血、心烦、便秘等。有些人一时难以适应“秋燥”,脾气会也显得暴躁,情绪波动大。另外,北方持续干燥的天气会使空气中的湿度降低,灰尘增多,容易导致干燥性鼻炎、咽炎以及季节性呼吸系统疾病高发。

雾霾 伤心又伤肺 中国工程院院士钟南山表示,灰霾中混杂着有害物质,会对健康产生直接危害,包括对神经系统、心血管系统、呼吸系统、内分泌系统的破坏。其中,雾霾对呼吸系统影响最大。

钟南山还说,雾霾天气导致近地层紫外线减弱,容易使得空气中病菌的活性增强,细颗粒物会“带着”细菌、病毒,来到呼吸系统的深处,造成感染。不仅如此,雾霍天还非常“伤心”。美国调查发现,PM2.5增加10微克/立方米后,心脏病患者病死率会提高10%-27%。

寒冷 呼吸道易受伤 北京军区总医院急诊科主任周荣斌告诉记者,肺炎、上呼吸道感染的发病率在寒冷的冬天都会有所增加。“这主要是因为天气干燥,空气质量差,病菌趁机进入呼吸道和肺部,导致感冒、发烧等。”杨德才则补充道,冬季的干燥还会增加皮肤病风险,尤其是皮下脂肪较薄的部位,或小腿等容易受风的部位。而对老人来说,冬季更加难熬,一是心脑血管疾病,尤其是冠心病、中风发病率会增加;二是容易诱发风湿病。此外,还有研究发现,季节性情绪失调症多发于冬季。主要原因是人体生物钟不能适应冬季日照时间短的变化,生物节律紊乱和内分泌失调,导致很多人抑郁、悲伤,无精打采。

                                                          生命时报2014.06.10 尹若雪

人到晚年莫成“愤老”

“愤老”,顾名思义,是指部分老年人对很多事情都看不惯,遇事容易情绪激动,故称之

“愤老”。 长期发展下去,不仅对心态没有积极影响,还会逐渐发展到看什么都不顺眼,看什么事都不对劲,甚至性格乖张,不近情理。

专家建议,懂得如何正确步入老年是一种智慧,也是人生的一个重要阶段。如果晚年心情不愉快,就会觉得一辈子不幸福,看天是灰的,地是暗的。如若晚年心情愉快,就会觉得今生幸福,看天是蓝的,人是美的,自己就能乐享天年。

其实,衰老是自然规律,任何人都无法回避。重要的是以什么样的心态对待衰老,如何安享老年生活。唐朝诗人刘禹锡的诗言道:“莫道桑榆晚,微霞尚满天。”年纪大了,可以含饴弄孙,可以淡泊宁静,还可以“老骥伏枥,志在千里”,去干年轻时没能完成,自己一直想干的事情。

因此,“人间重晚晴”,坚决不能做“愤老”,珍惜生活中的每一天,活出轻松和美妙,才是老年生活的意义所在。                        

          《养生保健指南2014年第5期 窦涛

 
   
    关闭窗口  
中国企业联合会、中国企业家协会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紫竹院南路17号 邮编:100048
中国企业联合会信息工作部 技术支持 京ICP证 1302777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