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健康知识文摘
  二O一三年第四期  
   
  发布时间: 13-08-30 10:26:31am     
         
 

   健康知识文摘

中国企业联合会老干部处          二一三年第四期

夏季贪凉小心中风

闷热高温。在高温环境下,人体新陈代谢加快,心脏负荷加重,心率加快,极易产生心脑血管供血不足等症状。加上人体大量排汗,体内水分流失多,易导致血液黏稠度升高,容易引起脑血栓,加上老人对气温变化感觉迟钝,故中风前多无感觉,一旦感到“闷热”,有可能很快就出现中风症状,使家人措手不及。因此,老年人忽然出现症状轻微或“一闪而过”的头痛、头晕、眼花以及半身麻木、肢体感觉异常等,干万不要以为是“天热吃不好睡不好”导致的,应赶紧送往医院。

贪凉吹风。空调电扇都要警惕。如果电扇直接对着头颈部吹,头皮温度下降,反射引起脑血管收缩,脑血流也随之减少,对有心脑血管疾病的老人而言,严重时可诱发脑中风。因此电风扇适宜选能摇头的。有高血压、动脉硬化的中老年人,忽冷忽热的气温变化会使脑血管收缩舒张,造成脑部血液循环障碍,严重时导致脑梗塞。建议使用空调时室内外温差一定要小于7摄氏度,而且应尽量避免频繁出入温度过低的空调房。

擅自停药。过了冬季高发期,很多脑血管病患者就会放松警惕,一些高血压患者甚至直接就把药停了。这其实非常危险。血压在夏季确实会有所下降,但降得不多,而且很容易反弹。等到血压突然升高了再去降压,血压波动太大,很容易引发中风、心肌梗死等。所以,高血压患者,夏天即使血压趋于正常了,也不可自作主张停止用药,可在医生的指导下适当调整剂量,防患于未然。服药剂量应根据医嘱,使血压达到140/90毫米汞柱以下为宜。

大口喝水。汗液蒸发是人体散热的一种重要方式,当水分大量流失又补充不及时时,血液便会浓缩造成血小板聚集,极易在脑血管内膜的破损表面形成血栓,阻碍脑血液循环,导致缺血性中风。高血压患者如果在大量出汗之后快速饮水,血容量突然增加造成血压波动过大,或是激烈活动、情绪波动导致血压突然升高,容易出现脑血管破裂,导致出血性中风。因此,夏季补水一定要适量,不可猛灌,放慢速度,少量多次。           《老年生活报》2013.07.29 张卓伯

补钙还需减少钙流失

近日,中国营养学会发布的一项调查显示,骨质疏松症已成为全球性健康问题,严重性仅次于心血管病。我国是世界上拥有骨质疏松症患者最多的区域,骨质疏松发病率为15.7%,患者总人数超过20000万。

骨质疏松一方面与饮食中钙摄入不足有关系,另一方面与饮食中导致钙流失的因素有关系,减少钙流失需从以下方面多加注意。

少吃盐 盐是钙排出量多少的主要决定因素。盐的摄人量越多,尿中排出钙的量越多,钙的吸收也就越差。这就是说,少吃盐就等于补钙,少吃盐对钙实际起到了“不补之补”的作用。正常人24小时的排盐量约为3-5克。那么,在食物中每日补充5克盐,就可以满足人体正常需要。按照世界卫生组织推荐的标准,每人每日吃盐量以5克为宜,最多不要超过6克。有些人口味重,盐少放了会觉得寡淡无味,可用花椒、辣椒、番茄酱等调味,时间一长,就会适应清淡的口味。

少高蛋白饮食 高蛋白是引起钙流失,进而导致骨质疏松症的原因之一。有实验发现,如果中老年人每天摄入80克蛋白质,将导致37毫克的钙流失;如果每天摄入240克蛋白质,额外另补充1400毫克钙,将导致137毫克的钙流失。可见,额外补充钙并不能阻止高蛋白引起的钙流失。过量摄入大鱼大肉,即使摄入足够的钙,依然会发生骨质疏松。

补镁 补钙的同时还要补镁,钙才可以吸收和利用。钙与镁的比例为2:1时,最利于钙的吸收利用。所以,在补钙的时候,切记不要忘了补充镁。含镁较多的食物有杏仁、腰果、小米、大麦、鲭鱼、金枪鱼等。

最后别忘记-补钙还需保证多摄入。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营养与食品安全所日前公布的“中国居民营养与健康状况监测”结果显示,我国城市居民目前平均钙摄入量,每日只有400毫克左右,距中国营养学会的推荐摄入量800毫克至1000毫克相差甚远,致使90%的人群钙摄入量严重不足。老年人要加大奶制品摄入,每天喝250毫升至500毫升牛奶为宜。           《医药养生保健报》2013.08.12 李文静

骨质增生更要补钙

骨质增生是中老年人常见的疾病,很多患者认为是身体内的钙多了,其实不然,骨质增生不但可以补钙,而且要加强补钙。这是因为,人体内的钙大致可分为骨质中的钙和血液中的钙。其中,血液中的钙是维持生命所必需,要比骨质中的钙对人体重要得多,所以人体首先要保证血钙的水平。

血液中的钙与骨质中的钙大约20分钟交换一次,二者维持一个动态的平衡。由于各种原因导致人体钙的丢失后,首先表现为血钙降低,机体维持生命需要,要从骨质当中摄取钙来保证血钙水平的稳定。这样,骨质中就缺钙了,就是骨质疏松。骨质疏松后,机体再有钙质的摄入,会将血液中的钙质沉积到骨质,这个沉积的过程并不是我们想象的那样,均匀地沉积到骨质,而是首先沉积到受力集中、活动较多的关节部位,这就形成关节部位或应力部位的骨质增生。所以,骨质增生的病人要补钙,避免“骨钙入血-骨质再沉积”这一过程的发生,也可防止骨质增生。                                        《医药养生保健报》2013.08.19刘鑫

高血压也要补叶酸

近年来,心血管疾病除具有快速增长的特点以外,还有一个发病趋势不容忽视:在青壮年人群中,出现心源性猝死的几率不断增加。

在心源性猝死的诱因中,精神紧张、剧烈运动、过度劳累、不良生活方式和习惯(如吸烟、酗酒、暴饮暴食等)都是常见因素。因此提醒大家,生活不要太累,不要硬扛,一般情况下,男性40岁以后,女性50岁后,如果出现不明原因的胸痛,一定要去医院查查心脏是否健康。

尤其是三伏天湿度大,即便平时没有发现心血管方面的问题,也不要剧烈运动或过于劳累,因为夏季正是心源性猝死高发季,此时更应保养好身体。

同时,有心血管慢性病的患者中,脑卒中的发病率同样很高。目前,H型高血压在我国高血压人群患病率高达75%(H型高血压患者指伴有同型半胱氨酸升高的高血压患者),而最新研究认为,降低同型半胱氨酸最安全有效的途径是补充叶酸。美国、加拿大等国家通过食物强化补充叶酸,已经观察到在脑卒中方面的明显获益。我国在林县进行的一项随机对照临床研究也表明,补充叶酸可以降低37%患脑卒中的风险。                       当代健康报2013.08.01 李广平

卧床老人按摩需选对位置

老年人容易因病卧床,时间长了,会出现许多并发症,适当按摩就可以预防。但按摩需要选对位置,否则起不到康复的效果,反而可能加重病情。

在导致老人卧床的病因中,脑血管病占了首位(超过50%),尤其是一些留下后遗症的老人,深部知觉障碍导致共济失调,甚至双侧肢体瘫痪,只能长期卧病在床,并因此导致肌肉萎缩、骨质疏松。对此,有针对性的按摩可以起到早期预防的作用,但按摩时一定要避开颈部(尤其是伴有三高的人),以防因按摩导致大血管内的硬化斑块脱落,形成血栓,再次引发中风。另外,骨关节疾病也容易导致老人因病卧床,尤其是老人易跌倒,会造成股骨颈、股骨、肱骨、肋骨、脊椎等处骨折,不管是开放性骨折还是闭合性骨折,在卧床康复的过程中,都不宜为了缓解疼痛而自行按摩。盲目按摩不仅容易造成出血、神经受损,严重者还会发生截瘫。

因此,卧床老人在康复过程中,按摩一定要选对位置,有针对性的预防各种并发症的发生。

按摩背部防肺炎 久病卧床的老人心肺功能减弱,肺底部长期充血、水肿,易并发细菌感染,导致坠积性肺炎。老人取半卧位,腰部用枕头靠住,家属站在老人背后,一手扶住老人肩膀,另一手的掌根部来回揉按背部脊柱两旁的肌肉3-5分钟,然后轻握拳(注意手掌中),有节奏地自下而上,由外向内轻轻扣打背部,边扣边鼓励老人咳嗽。如果老人无法坐起,也可以侧身用同样手法拍打按摩。另外,保持房间通风,一般每次通风30分钟,一日2-3次即可,加强口腔清洁、练习吹气球等都有助于预防肺炎。

按摩骶骨防褥疮 长期卧床的老人,因为感觉、运动功能减退,体表骨隆突持续压迫皮肤组织,甚至肌肉,导致血管栓塞,组织坏死形成褥疮,尤其是骨、髂骨等处多见。可让老人俯卧或侧卧,露出背部,先将背部用温水擦净、擦干,然后用50%酒精或红花油重点对骨、髂骨等处进行按摩,用力应轻柔,如果局部已出现红、肿等症状,可用拇指的指腹以环形动作由内向外按摩,每次按摩3-5分钟,每3-4小时翻身擦洗一次。另外,保持床铺平整、松软、清洁,经常翻身(2小时一次),使用气圈、棉圈、水袋等都有助于褥疮的预防。

按脚底防泌尿感染 卧床老人容易发生泌尿系感染,出现尿频、尿急、尿痛的症状,尤其是插尿管的老人更是多见常按摩脚底有助于实现缓解。足底密集分布有泌尿系统的反射区,比如肾、输尿管、膀胱、尿道、淋巴腺等,在足底都有相对应的反射区。操作者可以用食指的关节,或其他钝圆的工具(比如笔帽等),以每个脚趾为起始,顺序向脚跟处点按,连续按完5个脚趾为一组,每天按3组。另外,老人还应尽量多喝水(每天超过1500毫升),便后清洗会阴部,必要时给予针灸、热敷等也有助于预防泌尿系感染。

按腰下防便秘 长期卧床会导致肠蠕动减慢,易发便秘、除了改善饮食,经常按摩腰带下的位置(第四腰椎棘突下向外约一拇指宽)有助于预防便秘的发生。此处有第三、四、五腰神经后支及腰的动、静脉通过,经常按摩能够促进肠蠕动。老人俯卧或侧卧,用大拇指指面按压,并稍微用力按揉1-2分钟(按揉时做圈状按摩),每天按摩3-5次。另外,用干薄荷(5)泡水代茶饮,或者将黑芝麻粉10克和杏仁粉10克混合用水冲泡饮用,都可以有效预防便秘。                                                                  《医药养生保健报》2013.08.19刘武军

颈椎病如何自我判断

颈椎病是中老年朋友的常见病、多发病,也包括多种类型。因为颈椎部位解剖结构复杂(神经、血管丰富),所以判断不同的类型,对于疾病的防治和手术方法的选择,有重要的意义。

一、后颈部疼痛,用手向上牵引头颈,可减轻症状,而向下加压则加重者,大多为颈型颈椎病,也称局部型颈椎病,X线片上没有明显的退行性改变,是早期的颈椎病,治疗效果也最好。由于症状轻,往往被忽视,也导致病情加重。

二、颈部疼痛的同时,伴有上肢(包括手部)放射性疼痛或麻木者,大多为神经根型颈椎病。主要是因为髓核的脱出,关节的松动、移位,压迫脊神经根所致,预后大多比较好。

三、闭眼时,向左右旋转头颈,引发偏头痛或眩晕者,大多为椎动脉型颈椎病,是因为椎动脉受压迫而引起供血不足所致。虽然症状多,主要还以头面部症状为主,比如眩晕、猝倒、头痛,以及眼前闪光、暗点、一过性黑朦、暂时性视力减退、复视等而且多是在转颈后发生。

四、颈部疼痛的同时,伴有上肢或(与)下肢肌力减弱及疼痛,或者低头时突然发生全身麻木或有“过电”样感觉者,大多为脊髓型颈椎病或是合并颈椎椎管狭窄。这种类型虽为少见,但症状严重,且容易误诊为其他疾病。如果是因椎间盘突出所致者,预后较好;如果是因为椎管狭窄,或后纵韧带钙化所致者,预后较差。                                             《医药养生保健报》2013.08.05宋清

俯视幸福

有天在医院电梯里,无意间听到两个女子间的这么一段对话。甲说:“唉,每个月都只挣这么一点钱,总感觉不够花,真羡慕你收入那么高啊!”乙说:“我每个月钱确实挣得不少,可是,身体不太好,总往医院跑,还是很心烦!”

俗话说,甲之蜜糖,乙之砒霜。甲眼中的幸福是乙不菲的收入,却不知乙眼中的幸福是她拥有的健康。

幸福是什么?幸福包括热爱的事业、愉快的心境、快乐的生活、一定的财富等在内的一切“美好事物”。幸福有时是一种心境,是人们对生活、对人生所拥有态度的总结,永远没有标准答案。

美国作家亨利﹒曼肯说:“如果你想幸福,有一件事非常简单,就是与那些不如你的人,比你更穷、房子更小、车子更破的人相比,你的幸福感就会增加。”的确如此,生活上的攀比使人远离幸福,向下比较则使人感到幸福无穷。看到别人的不幸,你才会体验到自己的幸福;想起曾经的不幸,你才会珍惜现在的幸福。

所以,有时候,我们不妨对幸福进行“俯视”,即眼睛往下看,选择向下比较。                                          《上海老年报》2013.07.27 杨丽

善于接受自己

 

实,每个人都有强迫症状,只是程度不同、表现方式不一样而已。

常见的情况是,锁上门之后又反复地查看自己是不是锁好了?这种强迫症状有两种表现形式:一种是使劲儿地拉门,看是不是能把它拉开;另一种是使劲儿推门,以防刚才推的不够紧。这让旁边看着的人替他们担心,每一次关门都这样跟门较劲儿,不知道他家的门是不是会因此而坏得更快一些。

也有一些人会在重大事件或仪式之前频繁地上厕所,一趟,一趟,又一趟……连他自己都清楚地知道,这其实不是生理需要,只是一种心理安慰而已,却还是不能说服自己停止这种行为。

还有一些人,会把自己说过的话里的重点词句再重复一遍,很多时候,那只是下意识地重复,并不经过大脑的思考,所重复的,有时也并不是重点。这种强迫症状在教师这个行业中比
较常见。

我也见过一些轻微的、难以被人发现的强迫症状,比如,有人说话之前必得用舌头把嘴唇舔一遍;有人在从壶里往外倒水时,非得先倒掉一点水再往杯子里倒;有人思考时总是会斜着眼睛往上瞧;有人说完一句话一定要笑一下看看别人的反应;有人一听到难懂的事就得把手指头放到嘴里使劲咬……若细心观察,会发现,每一个人都有一些在别人看来不必要、他自己却非做不可的小动作,这些都可以归为强迫症状。

若细究的话,每一种小动作都有其原因,只是很多时候连做出那些小动作的人都没有意识到是什么原因。

每个人都有强迫症状,缘于各种不同的原因,天长日久形成固定的习惯,后来又变成一种依赖,直到最后,变成连自己都控制不了的病态症状。

这些轻微的症状并没有影响到我们的生活,也就不必非得改正,只是,若自己清楚地知道自己有哪些强迫症状,也就能在更大程度上悦纳自己。

强迫症状缘于我们在群体中生活的紧张和不安,又将最终在我们对自己的悦纳中得到宽容和接受。

是的,你在多大程度上能容忍自己的强迫症状,就能在多大程度上喜欢自己,而喜欢自己,是让别人喜欢你的开始。           《大众健康》2013年第8期 刘卫京

 
   
    关闭窗口  
中国企业联合会、中国企业家协会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紫竹院南路17号 邮编:100048
中国企业联合会信息工作部 技术支持 京ICP证 1302777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