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中国企联 在线申请入会  
 
     
    返回首页 | 当前位置:企业家列传
 
    沈文荣--江苏沙钢集团有限责任公司、董事长、总裁、党委书记  
     
  
 
沈文荣是迄今为止人类钢铁史上唯一在没有任何国家资金投入,用20多年时间45万元起家,建成千万吨钢厂的奇人。
仔仔细细看了一遍在昔日芦苇丛生、荒无人烟的长江岸边崛起的10平方公里的世界钢铁企业竞争力排名第14位的现代化钢城沙钢后,冶金博士出身的中国工程院院长徐匡迪感慨万千地说:“你们知道我有什么感觉?像触电。以前我只听说过沙钢,一直没有机会看一看,看了,觉得和我听到的,是名符其实的。沙钢这样一个民营企业创造的奇迹说明了我国搞工程的能力大大提高了。我当上海市长时,宝钢搞一个300万吨的项目,要调动全国的力量花上七八年才能投产,现在,一个县级市的沙钢依靠自己的力量,仅用两三年时间一鼓作气就搞成了650万吨,说明我们的国力大大提高了!”武钢董事长邓琪麟也惊叹道:“老沈,你是怎么搞到1千万吨的?我那个1千万吨能力是几代祖宗用了几十年时间才传到我手上的,你用了不到10年时间,从1百万吨一直冲到1千万吨,我除了佩服就是奇怪。”
评判一个人的价值既要看其绝对价值,更要看其相对价值,农民、技工出身的沈文荣,能成为世界级钢铁大王,相对值可谓极高矣。当社会没有埋没一个像沈文荣这样相对价值高的人,并给了他一个平台,于是便产生了日后的人间奇迹,震憾了世界,更让全世界目睹了中国人的力量,然而这块特殊的“钢铁”究竟是怎样炼成的呢?
沈文荣19462月出生在苏南张家港市(原沙洲县)的一个小村庄联兴村。沙洲县地处长江下游南岸,围沙成陆,偏僻贫穷,交通闭塞,沿江农民以种棉为主业,经济落后。沙钢所在地的锦丰镇,到解放初期,已无市面。沈文荣父亲英年早逝,兄弟姐妹6人与母亲相依为命,家里只有三间茅草屋,食不果腹,日子非常难熬。
沙洲县农民的生活虽非常艰苦,但求学的欲望却非常强烈,许多家庭节衣缩食也要送子女读书。初中时沈文荣的学习成绩很好,辍学回家务农后,他即崭露头角,当生产队的记分员,因其公正,干农活既肯出力又一丝不苟,被选为生产队副队长,并被当时公社的一位在村里蹲点的党委副书记所赏识,认为是个好苗子。后来公社轧花厂发展了,办了一间半工半读的技工学校,那位书记就推荐了沈文荣,通过自学,沈文荣顺利考取了技校,时为 1965年。1968年中专毕业后,沈文荣进入沙洲县锦丰轧花厂当钳工。
轧花厂是一个季节性的棉花加工厂,有职工170多名,归属县供销社,因工人一年半闲,后来发展了造纸、油毡和人造板副业,都很成功。沈文荣在厂各方面表现突出,很快成为老厂长张耀生的培养对象和左膀右臂,1974年入了党,并先后担任班长、车间主任。
70年代,钢材是中国最紧俏的物资,像沙洲县,一年仅能分配到400吨钢材,那时轧花厂办的纸厂和油毡厂,由于没有钢材,只能用木头、水泥做架子,连螺丝钉都难找。沈文荣比任何人都强烈地意识到,只要有了钢,什么都好办。
国家分配的钢材杯水车薪,为了发展经济,县里与轧花厂商量自办小钢厂,于是1974年轧花厂集资45万元,筹建了一个轧钢车间,沈文荣为筹建小组负责人之一,并带领23名青工到附近钢厂学习轧钢技术,沈文荣回忆当初的艰难处境时说:“我们是一无设备,二无图纸,三无人才,有些设备和备件都是自己敲敲打打弄出来的,材料也是因陋就简,弄到什么用什么。”
1974年年底,轧钢车间试生产,次年3月正式投产,5月沈文荣被任命为厂总支副书记,6月该轧钢车间命名为沙洲县轧钢厂,1976年炼钢试产成功,11月沙洲县轧钢厂更名为沙洲县钢铁厂,自此以后震撼了欧洲大陆和钢铁业界的沙钢算是艰难诞生了。
1979年,沈文荣与夫人陈红华走到了一起,当时陈红华是工农兵大学生,她择偶的标准是“只要求是个党员”,那时沈文荣是厂的副书记,陈红华是一位乡村教师,沈文荣借了200元钱与妻子到苏州,算是旅行结了婚。
198410月,年仅38岁的沈文荣从老厂长的手里接过了帅旗,被县政府任命为沙钢厂厂长。那时的沈文荣,对“自力更生、艰苦奋斗”这八个字有着铭心刻骨的体验和执著的偏爱,最喜欢看的电影是《创业》,每当看到石油会战大军浩浩荡荡地开进茫茫荒原,看到啃着窝窝头睡在地棚子里的中国石油工人终于打出了高产油井时,沈文荣的血液就会沸腾起来。
沈文荣接手沙钢时,最大的设备是一台530毫米轧机和两座20吨电弧炉,年产量只有34万吨,品种也仅小圆钢、螺纹钢、角钢等大路货而已,产品靠在农村叫卖,在周边大小钢厂林立的情况下,弱不禁风,全无优势可言。所以,沈文荣就任时沙钢处于十字路口,或可谓受命于成败之间。
沈文荣掌舵后迈出的关键一步是选择了主攻窗框钢,他的战略是“选准目标,集中投入”。
窗框钢虽然是普通钢,但是截面比较复杂,孔型设计、轧制工艺难度较大,因为其属劳动密集型,没办法实现自动化,且市场容量有限,故一般小企业望而却步,大企业对此又不屑一顾,当时全国生产窗框钢的企业只有两家——上海新沪钢厂和大连第二轧钢厂。从1984年开始,沈文荣集中精力围绕窗框钢搞配套发展,到1988年,沙钢已经建起7条窗框钢专业化生产线,窗框钢产量达到35万吨,国内市场占有率超过60%,迅速成为全国窗框钢的霸主。当时的窗框钢是不愁卖的,占60%市场份额的沈文荣有了价格“话语权”,他靠孜孜以求的提升质量和服务占领了市场制高点。沈文荣领导的沙钢也从年产几千吨的小钢厂一跃进入到国家二级企业的行列。
沈文荣主政沙钢后选择窗框钢作为突破口,完成了最初的原始积累固然十分重要,但更重要的是他成功运用了自己提出的“单打冠军式的盈利模式”,这是小企业能生存下来的不二法宝。
单一产品行业老大的领先位置,随着新产品的兴起,自然将很快失去原有的优势。时刻有着危机意识的沈文荣1988年赴英国伦敦、利物浦等地的5家钢厂实地考察,英伦之行,沈文荣发现自己的生产设备太落后了,他甚至急得晚上睡不着觉;赴国外考察,还使他知道了引进什么国外先进设备可以彻底改变工厂对窗框钢的依赖,他相中了超高功率电炉炼钢、连铸、连轧短流程生产线。
1988年底,沈文荣获悉一位港商从英国比兹顿钢厂买下了一套二手75吨超高功率电炉炼钢、连铸、连轧短流程生产线,便多次与对方接触,意图购买。这套超高功率电炉炼钢、连铸、连轧短流程生产线,代表了当时的国际高科技先进水平,国内大钢厂尚无人敢碰。刚刚小富即安的沙钢内部一些人听说沈的意图后,怕冒险丢掉饭碗而强烈反对,冶金行业众多领导、权威也都表示置疑,劝其三思而后行。沈文荣要用辛苦积累的、可以“坐吃十年”的1亿多资金去冒险,压力之大可想而知,他经历了有生以来最痛苦的决策过程,半个多月寝食难安,因为引进需要投资约3000万美元,当时即使将沙钢所有家底砸进去,也还有1/3的资金缺口,弄不好就会倾家荡产,将好端端的一个厂子毁于一旦;而安于现状,又必死无疑。
沈文荣具有的“存不忘亡,安不忘危,行不畏难”的性格,决定了他不会退缩自保,同时,他亦非“勇而无算”之辈,为此,他不是三思而行,而是十思而行。在最终拍板前,沈文荣又去国外考察了10天,他白天带队在车间跟班劳动,了解设备和生产工艺,晚上碰头研究整理资料,从各方面判定引进得失。
当港商同意承担1/3投资入股时,沈文荣已胸有成竹,立即决定启动。
1988年大年初六的晚上,厂部五楼会议室灯火通明,140名中层干部与会,沈文荣说:“上75吨电炉项目决心不变,不上,沙钢甩不掉装备落后的帽子,也形不成规模和竞争能力,要创业,就要有抢、拼、争的劲头,机会稍纵即逝,时不我待。”沈文荣还说:“如果项目引进失败,就把它当做展览馆,我去收门票,教育后人还得引进。”沈文荣的肺腑之言,令与会者无不动容,继之群情激昂,掌声雷动。
19897月,两艘巨轮载75吨超高功率电炉设备缓缓驶抵张家港码头,运设备的长长车队引来了十里八乡的人们纷纷围观此历史性壮景。
沈文荣和沙钢此举系背水一战,故分秒必争,昼夜苦战,沈文荣坐镇指挥,采取一盯一,甚至二盯一的笨方法,牢牢盯住外国工程师怎样安装这条流水线,通常需要36个月完成的建设周期,沙钢在1991年的6月就炼出了第一炉钢水,23个月实现炼钢、连铸、连轧全线贯通。生产线正式投产后,前来抢购建筑用螺纹钢和圆钢的客户挤破了头,钞票像河水般淌进沙钢帐户,仅仅两年多,投资就全部收回。当时冶金部周传典副部长视察后激动得逢人就讲:“沙钢能成功引进并自己掌握这套设备,不愧是我国冶金史上第三次革命的样板,你们要搞通什么是第三次革命,不必到国外乱跑,去看沙钢就行了!”
沈文荣对于沙钢此次历史性的成功发表感言道:“沙钢的发展离不开整个社会经济大环境,我们是在社会经济发展和企业不平衡、不相同中,瞄准市场,选择突破口,产出紧缺产品,扩大规模,这非重复建设,更非盲目引进。过去我们冲破了小农经济和小生产习惯势力的牢笼,现在要冲破产品经济的牢笼,围着市场转,按经济规律办事。”
“操刀不割”,谓之失时,沈文荣此次以全部家底一博,“操刀必割”,迈出了沙钢日后大发展的关键一步,显示了其把握实施战略决策的超人能力。
75吨超高功率电炉引进的成功,没有让沈文荣陶醉和止步,他又盯上了世界一流的德国超高功率竖式电炉和瑞士的新型连铸机、美国摩根的高速线材轧机以及西门子的自动控制系统。他认为只有引进第一流的设备,才能造出世界第一流的产品、实施世界第一流的管理、创造一流的经济效益,所以,在沙钢第一次引进设备成功以后,有人提议再引进一套,立即遭到他的否决,沈文荣坦言,如果不与时俱进,过去的高起点也会变成今天的低水平。
此时的沈文荣已发生了质的变化,香港一与他打了10年交道的企业家说:“可以毫不夸大地说,沈文荣已从一位精明、刻苦的厂长,成为国内一流的现代化企业家,他提高那么快是由于好学,像一块海绵,如饥似渴地汲取新理念、新技术。”
“智少而不学功必寡”,古人谓之的“智”,指的是学识、见识,人的好学与日后的建功立业成正比,所以,沈文荣的成就与他刻苦学习息息相关。
沈文荣说:“认准的路就一定要走下去,看准了的事就一定要办成功。”这也成了沙钢人的秉性和风格。
1993年,沙钢与香港企业合资筹建了张家港润忠钢铁有限公司,1994年,沈文荣宣布了一个震动中国冶金界的消息:拟投资22亿美元,兴建亚洲第一座具有国际先进水平的90吨超高功率竖式电炉炼钢、外精炼炉、连铸、连轧高速线材生产线。从三个国家引进最新的短流程设备:从德国引进90吨超高功率竖式电炉,从瑞士引进六机六流连铸机、从美国引进全连续高速线材轧机,最后让德国西门子公司提供所有电器设备和自动控制设备。90吨竖式电炉在当时全世界仅有5座,沙钢引进后可以说是“亚洲第一炉”。
沈文荣在90吨竖式电炉工程项目铺开后,特别是到了设备安装阶段,立刻组织沙钢职工参与其中。有人不理解为何花了钱还帮别人干活,这不太傻吗?沈文荣道:“搞项目就怕搞成马拉松工程,拖一天工程,银行利息就要多付40多万元,而且及早介入安装建设,大家对设备就更熟悉,调试生产上手也快。”果然,当具有国际90年代先进水平的90吨竖式电炉生产线高速建成时,原来要花20多亿元投资,结果沙钢只花了10个亿,投产第二年沙钢的电炉钢产量就突破了百万吨大关。
1996年,沈文荣到韩国浦项钢铁公司考察,几天后,双方决定合资3亿美元兴建14万吨冷轧不锈钢薄板工程。按规定,1亿美元以上的合资项目要向国家主管行业部门申报,沈文荣即赶往北京冶金部,当得知部长刘淇去了海南,马上又飞到海口,到海口后,又听说刘部长下了铁矿,当时已是晚上6点多钟,沈二话没说就到街上拦了一辆破旧的拉达车,颠簸了5个多小时山路,终于到达距海口250多公里的铁矿,第二天一早得以向刘淇部长作了汇报。不久,沙钢与韩国不锈钢的合作项目得到了国务院正式批准。1999年,生产能力为14万吨的冷轧不锈钢项目竣工投产,这是全国三大不锈钢项目中批准时间最晚、建设周期最短、产品质量最好、产生效益最早的成功范例,在国内率先摘取了不锈钢薄板这顶“皇冠”。
至此,沙钢的工艺装备水平和生产规模一跃跨入了国内冶金业一流行列,并实现了与国际水平的接轨。
90吨竖式电炉投产后,各项技术经济指标迅速达到了国际先进水平,但由于受废钢资源的限制,冶炼高档次产品还是受到了制约,有没有新的工艺路线可走?沈文荣动起了脑筋。1997年在接待一位钢铁企业老总时,就此事讨论了起来,当沈听说这个厂的炼钢电炉与炼铁高炉相距不远时,一个崭新的工艺路线突然如灵光一样在头脑里闪现:能不能将高炉铁水直接装入电炉炼钢?他立刻将此方案提交技术人员论证,并建议进行试验。不久,沈文荣打听到土耳其也有一家钢铁厂搞这样的试验,立刻让人搜集这方面的资料,并且亲自跑了好几家有高炉的企业考察。掌握各方信息后,沈文荣与班子商定:沙钢要建高炉,用于电炉热装铁水。199912月底,沙钢高炉顺利出铁,铁水热装电炉试验成功后,不仅大大提高了钢水的质量,而且还大幅度地加快了生产节奏,降低了电耗。据了解,像沙钢这样新建高炉配电炉,在世界上还是首例。
1999年,沈文荣提出“三年再建一个沙钢”的目标,后来,这个计划仅用18个月就完成了。
沙钢在1988年就大胆实施股份合作制改革,至1998年,职工干部已占有沙钢股权23.2%2000年,沙钢又成功完成了企业改制。改制后的股权结构中,张家港市市属工业公有资产经营有限公司持股25%,沙钢职工持股会持股23%,在自然人所有的52%股份中,沈文荣以17.2%的股份排在第一,但他的职务仍由张家港市委任命。沈文荣因个人持有沙钢172%的股份,于当年进入了福布斯和胡润的富豪榜。该年沙钢成为国内最大的电炉钢和优质棒、线材生产基地。
据中国钢铁工业协会统计,沙钢2001年炼钢253万吨、轧材413万吨,完成销售收入112.98亿元,入库税金4.9亿元,实现利润6.5亿元,其中材产量、销售收入、利润在全国冶金行业分别位居第675位;综合竞争力在全国冶金行业位居第二,仅次于宝钢。
沈文荣虽然已将沙钢建成为中国最大的电炉钢、优质棒、线材生产企业,但他“忘战必危”这根弦仍绷得紧紧的,他知道占领了板材这个高端,才能执钢铁业之牛耳,才能立于不败之地,当获悉蒂森克虏伯公司的子公司霍施钢铁公司要停产并准备整体出售设备的信息后,,沈文荣如获至宝,立即赴德实地考察。
霍施钢铁公司共有四家工厂,设备原值达20亿欧元,这4座工厂从烧结到出型材实际是一套完整的流水线,既有80年代的设备,也有90年代比较先进的设备,设计产能是300万吨。沈文荣盘算,把这套设备搬到沙钢去再进行技术改造,产能将翻番;在中国,迄今还没有几家企业具备生产汽车用钢的技术,因而存在取代昂贵进口汽车用钢的潜在市场。20011028日,蒂森克虏伯公司多特蒙德钢铁厂停产刚一个月,沙钢购买设备的协议即在张家港正式签署,以2.2亿元人民币买下蒂森克虏伯公司子公司霍施钢铁公司的全套设备。这个消息引来纷纷质疑,而沈文荣却胸有成竹,他将投资150亿元对买来的设备进行技术改造,建成年产650万吨的炼铁、炼钢、连铸、连轧项目。沈文荣还有一个想法,即2001年全球钢价处于低谷,是购买资产的绝好时机。德国人没有预见到2003年和2004年中国的需求把全球钢价推到很高水平,否则沙钢可能捡不到便宜。
沈文荣将此视为沙钢立于不败之地的大决战,他说:“这次是掏空家底又贷了款,我们是赢得起输不起啊!”2002年,沈文荣导演的从莱茵河畔到扬子江边的钢铁厂大迁移壮举开始实施,仅到德国去搞拆卸工程的劳务签证就达1000张。拆卸大军日夜奋战,拆一样标号一样,同时将编号传送到国内集团工程指挥部电脑上,几十万吨的设备海运到沙钢万吨级码头,千余人又发扬连续作战不怕疲劳的精神,轮番上阵搞安装调试,沙钢与国际著名企业奥钢联合作,技术改造方案也有条不紊地进行。技术改造后建成的这套板带材设备将使沙钢在15年内保持国际先进水平。200411月,设备安装调试成功,几条钢前流水线全部提前投产。2005618日,在第一块板卷生产出来的前夜,沈文荣搬了个凳子坐在改造后的轧机旁边,神情专注、紧张, 619日,工厂一次性联动调试成功,生产出了沙钢历史上首批板卷产品。在场亲历这一幕的奥钢联自动化项目经理说:“是自己职业生涯中第一次有这样强烈的成就感。”
沈文荣说:“如果我自己建一个产能650万吨的工厂,需要450亿甚至600亿元,而购买改造只花了150亿元。” 
沙钢与奥钢联合作,还采用世界最先进的能源优化系统,将高炉产生的低热值煤气全部回收,形成“二次能源”用于发电,年发电量达20多亿千瓦时,发电后产生的蒸汽再用于生产和职工生活,相当于关闭了8座燃煤小锅炉,每年节约原煤3万多吨,使炼钢实现“负能耗生产”。
一位外国记者写道:“蒂森克虏伯钢铁公司(又名“凤凰”钢厂,为纪念钢厂所在地多特蒙德从1944年轰炸后的废墟中崛起)是德国最大的钢铁企业之一,该企业的设备包括60米高的顶吹氧转炉,加工卷板长度超过1公里的热轧钢机、烧结机等,设备总重达25万吨,外加40吨详尽解释重组过程的文件。蒂森克虏伯公司表示,中国人的收购令当地人目瞪口呆,厂里突然出现的近1000名中国工人,在废弃的厂房内搭起临时宿舍,整个夏天,工人们一周工作7天,每天12小时。后来,一些德国工人和管理人员颇有微词,中国工人才被迫尊重当地法律,每周休息一天。单是中国工人的勤奋,就足以让德国鲁尔工业区的硬汉反省。可事情还不止于此。当地人注意到,中国拆卸队登上40米、50米、60米高处的无防护走道,攀爬扶梯和脚手架时,完全不用安全带。这一‘景观’在当地媒体引起了轰动,德国广播公司德国之声记者在场的那天,看到一根细绳从98米高的赫尔德火炬烟囱顶上垂下,一个中国工人吊在绳子上。记者在新闻稿中问道:‘中国杂技演员到城里来了吗?’到2002年底,中国人不到一年就完成了拆卸工作,比答应蒂森克虏伯公司的进度提前了一年,而比该公司的最初估计整整提前两年。在中国工人离开前夕,中国驻德国大使馆一位外交官前来对工人发表讲话说:‘中国人在德国以洗盘子和开餐馆出名,我们的企业想在这里开展业务时,有时仅仅是为了约见对方一面,就得低声下气。但你们通过自己的工作,为中国人争了光!’‘凤凰’飞去,赫尔德区成了全球首批感受中国崛起惊人力量之地。此前,这个崛起的亚洲大国确实引发许多微震,但鲜有达到地震级别,引发地震的企业叫沙钢。”
沈文荣的举动震撼了德国人,成了西方媒体的主角,并认为他是中国力量的缩影。
沈文荣的憧憬则是沃尔夫斯堡设计的轿车仍将采用多特蒙德精湛技术生产的钢材,只是将钢材的整个制造流程移至长江三角洲。
正是因为购买了“凤凰”钢厂,沙钢的产能跃升到1000万吨级且意义非同寻常,甚至可以说是沙钢成长中最重要的一个分水岭。如果没有这一步,沙钢不可能在“十五计划中把钢产量提高到千万吨级,也很难迅速改变高附加值板材一直空白的产品结构,进入长流程生产线的时间则也要延迟若干年;而早在2001年沈文荣的发展战略思想即开始考虑上长流程生产线,因为当时短流程用的原料废钢要1000多元一吨,而长流程用的铁矿石每吨才200元,更重要的是沙钢可以进一步优化产品结构,进入利润丰厚的板材市场。
长流程生产线需要铁矿石的稳定供应,为此,从2003年开始,沈文荣多次飞往澳大利亚、巴西等国洽谈,终于在2004年上半年成功参股澳大利亚必和必拓公司10%的股份,作为固定回报,该公司每年供应沙钢300万吨至350万吨优质铁矿粉。与此同时,世界上最大的矿石供应公司——巴西淡水河谷矿业公司也与沈文荣就资源和有关技术问题正式达成合作意向,每年将向沙钢供应叁佰万吨的高品质铁矿粉。
2005年,沙钢集团钢产量突破 1000万吨,销售收入超过400亿元,紧随宝钢、武钢、鞍钢之后,跻身于《英国金属通报》推出的全世界钢铁企业排名第22名。在完成对淮阴钢铁集团的收购后,沙钢集团2006 年的产量将超过1400万吨
沈文荣十分重视科技人才,并籍此建立新产品研发体系,优化产品结构,延伸产业链条。“十五”期间,沙钢开发高新技术线材、板材等产品61个,新产品销售收入累计达427亿元,新产品销售率达38.56%。目前,沙钢优质线材已形成10大系列100多个品种规格,市场占有率达35%以上,优质线材出口量居全国第一,出口建筑螺纹钢的高性能化升级换代全面完成,主产品从大宗建材向高碳钢、金属制品用优质线材、合金钢、不锈钢薄板、热镀锌板等高科技含量、高附加值品种转移。主导产品“沙钢牌”热轧带肋钢筋、高速线材等为“全国免检产品”,所有产品均获ISO9001质量体系认证证书。
《中国冶金报》前总编辑艾桂林对沙钢和沈文荣非常了解,他说:“我在冶金行业干了一辈子,沙钢产能达1045万吨,简直不可想象。在焦化厂,6座高炉,见不到冒烟,像没生产似的,因为焦炉的副产品都回收了,而且生产的全部是干熄焦,这在全国冶金行业还是第一家;炼铁的32500立米的高炉,一年就建成投产了;炼钢的3180吨大转炉,一般钢厂都没有;排放的煤气全部回收用于发电是沙钢最大的优势,发电厂一年产值达20多亿;90 吨大竖炉,底下炼钢,上边装废钢预热,节省大量能源;现在650万吨的热卷板,虽然17的板材较多,但沙钢的质量好,仍很有竞争力;投资几十亿的5米宽厚板轧机也已经投产了,企业地位更提高了--------。我所看到的这些,很令人感动。沙钢能发展,我觉得沈文荣是关键,他带领沙钢始终沿着正确的航向前进,看问题长远,胸怀比较宽广,副手、工人对他信任、尊重,没有他,沙钢不可能发展到今天这个程度。沙钢2006年搞到1450 万吨,发展潜力还很大。如果你要了解中国从钢铁大国向钢铁强国迈进,沙钢是一个缩影。”
沈石声是《苏州日报》的高级记者,他与沈文荣打了30年的交道,看着沙钢一步步成长,他说:“沈文荣的成功不是偶然的,是他刻苦,勤奋的结果,他是当之无愧的研究员级高级工程师。计算机集成制造系统(CIMS)工程是国家863计划的高科技项目,1994年,这个项目的负责人找到冶金部,经联系大企业不搞,后来推荐他们找沙钢试试,当沈文荣听了CIMS工程首席科学家蒋劲松教授的说明后,认为是送金上门,结果共投资700万元在全国冶金行业首家实施CIMS工程,并成为该工程全国应用示范企业。1998年,沙钢这项工程通过了国家科技部的评审,在管理上迈出了新的一步,仅此一项,沙钢每年增收节支额可达1.3个亿。有人说沈文荣具有“科学、海绵和计算机”的头脑,“科学”是他懂科学技术,“海绵”是善于吸收知识,“计算机”是他的大脑既像硬盘能存储大量资料,又能筛选出于己有用的东西。还有一个例子,有一天厂里来了个‘老外’,接待的也不认识他是谁,但这个老外递上的不锈钢名片引起注意,有知者说,此人是马古斯,世界钢铁业公认的权威信息分析机构《世界钢铁市场动态》(WSD)的董事长,全世界钢厂竞争力的排序就是他负责的,请都请不到,赶紧通知沈文荣接待。晚上,马古斯向沈文荣问了200多个数据,沈文荣对答如流;次日,马古斯向沙钢总会计师核实这些数据,竟无一不符,马古斯惊叹不已,说自己跑遍全世界的钢厂,具有如此清晰数字概念的老总他没有见过,并称没有国家支持,搞到沙钢这样规模的在世界钢铁史上是唯一的,沈文荣是世界钢铁史的传奇人物。第二年,在马古斯主持的《世界钢铁市场动态》全球最具竞争力钢铁企业排名中沙钢名列第14位,中国入围世界级钢厂的仅宝钢和沙钢,WSD20个指标,沙钢在自有矿山和没有上市两项得了零分,其余都是高分。”
对于沈文荣个人,沈石声称其是一个具有高尚情操的人。他说:“有一次,厂里一职工的儿子倒车时不慎将沈文荣80多岁的老母亲大腿撞成骨折,吓坏了,沈文荣得知后马上叮嘱不要为难人家。后来自己弟兄姐妹6个轮流服侍,那个撞他母亲的人跪在沈文荣面前请求原谅,沈文荣说你不是故意的,没让人家赔一文钱,这件事在厂里引起很大的震动。还有就是沈文荣的老母在世时,兄弟姐妹每年春节要吃年夜饭,这个聚会常常成了对沈文荣的声讨会,因为在厂里工作的弟兄姐妹没有一个能沾到沈文荣光的,像沈文荣的大哥,直到退休,一直在厂里用手推车拉轧钢机备件,他都没有给予特殊照顾,退休后,想卖点大米给厂里,沈文荣知道后也认为不妥而予以制止。”
沙钢董事局办公室主任李新仁说:“沈文荣做事很有原则,很正派,他对自己亲属这么做,下边掌握权力的人谁还敢动,在沈文荣身上,有毛泽东时代干部的影子。他对干部很严格,看上去严厉而不苟私情,但内心骨子里是很善良的。职工不管大小事,凡找到他的,没有不理不睬的态度,肯定有答复和表态。2003年有个中层干部发现尿血,要到上海手术,沈文荣知道后说,他是创业的人,做手术几十万,厂里都包下来,那位干部听说后很感动,说跟沈文荣干,哪怕死,也甘心。沈文荣是个工作狂,他没有任何个人嗜好,除了工作还是工作,谈话也是非工作不谈;谈人时,只谈工作表现,能否用,能否提拔,放哪合适。沈的夫人虽然名义上是江苏首富的夫人,但因母亲死的早,在家里是老大,承担母亲责任,当家很节俭,她洗衣服的水都舍不得倒掉,用来擦地板。沈文荣现在位置高了,但他依然很随和,有时出差,他不去饭店吃饭,就在大排档吃。他最恨的是不节约,最反感的是大家子作风。”
沙钢能管理好是沈文荣善于管理,他亲疏如一,令他人莫敢有恃而犯之。据说沈文荣没有亲手批过一吨钢材,也没有介绍一个关系户同厂里做生意,其无私和严于律己可见一斑。
沈文荣认为只有规模才是立于不败之地的根本,当沙钢做得很大了,他却不愿意丢弃小公司的好处,不愿意丢弃节约每一个铜板的传统。沈文荣现在终年仍是一身和名牌无缘的普通衣着,食堂里粗茶淡饭几分钟就能吃饱,依然居住在沙钢总部传达室旁边的公寓房内,自己则从早到晚以厂为家。有一次,香港著名冶金专家倪德麟跟沈文荣一同出国,沈照例买了经济舱,他块头大,挤得难受,就靠在走廊里。倪德麟问:“沈老板啊,你现在也是个不小的老板,干嘛这样亏待自己?”沈文荣坦然一笑:“能省点就省点,这些都无所谓的。”倪评价沈文荣是个“天生会赚大钱却永远也学不会消费”的“钢痴”。
问及为何在苏南小钢厂遍地开花又纷纷垮掉而沙钢却生存下来并壮大的原因,沈文荣说:“20世纪80年代苏南一个县就有40多家小钢厂,苏州有400多家,整个江苏省超过1000家,80年代末大约90%都倒台了,到了19961997年,又淘汰了一大批。这些钢厂开始时盈利空间都很大,管理好的、坏的企业都能生存,赚大钱,但很多企业没有考虑赚不到钱怎么办,缺乏风险意识,以为永远能赚,然后是分光吃净,急功近利,用最简单的方法生产,不进行技术更新,这是许多企业死掉的原因。沙钢的作法是通过艰苦创业原始积累赚到的钱,不分光吃净,还要用好,用在刀刃上,通过创新提高核心竞争力。我们就是抓住了这个,可以说每一个关头,都是将赚的钱基本留在了沙钢,引进设备,改进技术,提高自己,这个步伐沙钢从未停止过。钱用在刀刃上,就是高起点的改造,一步到位,不能小改小革年年搞,年年落后,永远同国际差20年,这等于花钱买落后,年年烧钞票。设备改造了,员工的思想也会起根本变化,等于改造了一批人,培养了一批人,为今后发展打下基础。”
沈文荣说:“国有企业的领导不乏精英,不是没有本领,但某些方面有局限;我的局限性是国家的支持少一些,没有那么多钱,有些项目对国家有利,想做,但没有能力做,这是影响到我决策的主要问题。在有了一点积累上项目的时候,我因为只有这么多钞票,又要办好,就只有动脑筋了。我们上90吨竖炉项目时,按炼钢厂厂房设计标准是4500~5000/吨,开始是北京设计院设计,我要求降到2500/吨,他们表示做不到;后来请江苏设计院设计,我提出用工字钢做厂房,他们设计造价1560/吨,我还要求再降,最后是不到1000/吨,现在这个厂房还在用。所以,我说要做设计的主人,不做设计的奴隶。按标准设计,设计院不承担风险,利益又最大化,当然他不愿意按你的要求做。所以,设计的浪费是最大的浪费。如果怕担责任,什么事都推掉,投资怎么控制?我们650万吨只花了150亿元,人家搞要300350亿。当初我买克虏伯公司的钢厂时,有人到发改委说沈文荣从德国买了一堆废钢铁,发改委的一位领导说:‘你不要担心,沈文荣像猴子一样精,他不会上当的。’如果投资控制住,建设过程中就产生效益了,控制不好就会亏,像我们650万吨这个工厂,评估就620亿,现在给650亿我不卖。有些同样花钱投资搞技术改造,在建设过程中,由于腐败要增加20%的成本,项目建成了,钞票也流失掉了。投资成本大的另一个因素是速度,不抓速度,投资成本会大许多。有一个厂上100吨电炉,1993年就搞,到1999年才搞好,投产后亏了3年,我们同样的项目,当年建设当年投产,马上产生效益,5年全部收回投资。速度快,要全力以赴推进。”
在沈文荣心中,最“有所谓”的是“沙钢发展”这根每时每刻都绷得很紧的弦,他在追求速度方面曾创造过40多个小时内走访3个国家、考察两个工厂的奇迹。他还创造了建设一个钢厂吨钢成本仅300美元的奇迹(世界有记录的最低吨钢成本是日本的500美元)。
谈及沙钢奇迹的另外一些因素,沈文荣说:“居安思危是非常重要的思想。同时,领导班子的稳定也很重要。像沙钢这样的20多年原有老班子基本稳定,在江苏找不到第二家。没有这个因素,怎么发展?还有就是沟通很重要,我们始终坚持必要的会议制度,通过班前会等加强沟通。有人认为沙钢会多,但我认为,一个上万人的企业,工人与工人、领导与群众不沟通,步调怎么一致,一个不沟通的企业能搞好吗?”
沈文荣多年来一直坚持每天早晨640分在厂门口钢铁工人塑像前迎候员工,并当面给相关人员布置工作,可见他对企业沟通的重视和身体力行。沙钢集团员工心目中的沈文荣,“平易近人”是多数人的第一反应。
 沈文荣2002年年底又登上了《福布斯》富豪商榜,一时引起社会的高度关注,他则对记者说:“我最大的乐趣就是工作,让沙钢进入世界钢铁企业20强是我的目标。过于追求个人财富是没有意义的,对个人财富的追逐从来都不是我的目标。”
谁是江苏首富?老一代苏商肯定是荣毅仁,新一代苏商会是谁?近年来富豪榜盛行,于是,在中国这个富裕的经济大省当上首富,也是人们有兴趣的话题。沈文荣在沙钢集团拥有2998%的股份,沙钢现在如变现,恐怕低于650亿元不卖,那沈文荣的资产应该在100亿元以上,称得上是江苏首富了。面对媒体的一阵热炒,沈文荣却说:“其实我从来没有仔细算过我有多少财产,我只知道沙钢有多少资产。对个人来说,多余的财富都是社会的,我觉得这只是一个符号,我还是靠领工资吃饭”。
沈文荣一直以朴素著称,沙钢的办公楼也简陋普通。沈文荣说:“我们都是艰苦时代过来的,我们不追求办公桌的宽大、办公楼的宏伟,只要不影响工作就可以了。”在沈文荣的身上根本找不到一丝富豪的影子。沈文荣仍保持着质朴的本色,操浓浓的乡音,与他相处几十年的同事也说:“沈老板与30年前相比,没有什么变化,还是那样,一心扑在事业上,说干就干,雷厉风行。”
沙钢集团斥资近20亿元收购淮阴钢铁集团后,沈文荣将在特种钢领域占有一席之地,而对目前轰轰烈烈的国有钢铁企业主导的联合重组,沈文荣表示:“这只是我们的第一个收购对象。有些联合是假动作,因为谁也没有拿出真金白银。真正的并购是要拿钞票说话的,不拿钞票,起不了多大作用。”
45万元到500多亿元,沈文荣说他30年来实际上是在不断地寻求着数字几何级递增的解题方法,那就是“用全身心的精力融入钢铁这个行业,去研究它、分析它。这是个还没有解完的计算题,要走的路还很长。”
沈文荣透露,今后五年、十年中,沙钢仍将不断引进国际钢铁前沿技术对现有装备进行改造,并将加大产品和工艺技术的研发力度,使沙钢现有装备及产能、效率及效益达到最大化。因沙钢目前在中国钢铁企业的排名已是第四、第五位,故会按照中国钢铁工业新的产业政策提高产业集中度,到2010年前十位钢铁企业的产能要占全国钢铁产能的五成以上的目标,充分抓住这个发展机遇,实施“十一五”发展规划的投资不会低于150亿元。他还说:“下一个10年,会着重考虑培养接班人的问题。”
1993年,沈文荣当选为张家港市政协主席;1997年,沈文荣任中共张家港市委副书记,当有人问及此事时,沈文荣谦虚地说:“在江苏,嘉奖出色的企业领导人,不是奖钱而是奖职务。我在政协的办公室坐了3分钟就再也没进去过,办企业太忙了。后来进入张家港市委常委,担任市委副书记,这些职务都是荣誉性的,从来没有领过工资,我一直都是企业家。”
 2002年沈文荣作为党代表参加十六大时说:“我即使成了首富,也是党的安排。”
当全国第一个民营冶金业行业组织——全国工商联冶金业商会2006626日上午在京成立并选举沈文荣为首任会长时,他对记者表示:“我们要证明,企业家不仅能够办好企业,也可以办好商会、当好会长。”
 
               沈文荣简历
江苏沙洲县人:19462月生,中国共产党第十六届代表大会代表;
1953.081959.07 江苏省常熟县锦丰新联小学学生;
1959.091962.07 江苏省常熟县乐余双桥中学学生
1962.071965.07 江苏省沙洲县联兴村3副队长;
1965.051968.12 江苏省沙洲县锦丰棉花加工机械学校学生;
1968.121974.10 江苏省沙洲县锦丰轧花厂机修车间副主任,19744月加入中国共产党;
1974.101984.04 任江苏省沙洲县锦丰轧花厂副厂长;
1984.101992.09 任江苏省张家港市钢铁厂党委书记、厂长;
1992.091996.06 任江苏沙钢集团公司总经理、党委书记,19932月任张家港市政协七届主席,199512月任中共张家港市委副书记;
1996.06任江苏沙钢集团有限责任公司董事长、总裁、党委书记;
1998年当选为第九届全国人大代表;
199912月兼任华东钢铁联合集团党委书记、董事长;
先后被授予省劳动模范、省优秀共产党员、全国“五一”劳动奖章、中国改革功勋奖章、全国优秀质量管理工作者、全国优秀民营企业家、全国劳动模范等荣誉称号。
沈文荣语录
1、钞票对我只是一个数字,人的价值在于为社会多做贡献。
2、企业要对得起老百姓,该交的税要交,这是企业的社会责任。
3、慈善事业能多做就多做,但企业家不是慈善家,企业家做事业,受益的是整个国家和社会。把经济搞上去,是最大的慈善事业。要区分好慈善家和企业家的概念,不要哗众取宠。
4、我只知道做事,只知道把工作做得更好。
5、股权转让要有利于我们企业的发展,要符合国家的产业政策和宏观经济政策。我们欢迎国内、国外知名的钢铁公司来诚意合作,同时我们也会根据沙钢的发展需要,兼并重组有关企业,增加钢铁产业的集中度。我们欢迎国内外最优秀的企业来参与合作,二流企业不要,这是我们一个很重要的态度。怎么算最优秀?在技术、管理、创新等各个领域都优秀,与我们的合作能够取得共赢、双赢。
6、从长远的角度来看,中国钢铁工业没有18%~20%的产品出口,就成不了钢铁强国。如果中国钢产量达到3亿吨,能不能有5000万吨出口,这是衡量我国能否成为钢铁强国的重要标志。
7、辉煌的业绩离不开职工们的“铁人精神”。
8、沙钢历史上就是集体企业,我到80年代末的收入还只有800~1000元。1989年前后,公司的资产有一个多亿时,我们就进行股份合作制改造,2001年,我们在股份合作制的基础上,形成规范的股份制公司,把产权明晰了。目前的股份比例要求一把手多一点,是要你对这个企业负起责任来。转制,就是要用经济杠杆加强你对企业的责任心,但这个股权不是家里箱子中的钞票,随心所欲,想拿就拿;我能把一个车间拿走吗,不可能的,这个数字是理论上的数字、纸面上的数字、令人咋舌的数字。
9、贪图享乐的不配做沙钢人,从我做起,沙钢上下必须为下一步的发展继续加速资金积累。现在讲艰苦奋斗,不是说大家要饿着肚皮穿破衣服,而是讲钞票要用在刀刃上,是讲少花钱多办事,办好事。我看,沙钢的工资奖金,以大家没有后顾之忧为限,我们永远不能搞“吃光用光”属于自然经济的落后的东西,因为中华民族百年来的历史注定了我们是必须拼命去抢时间创大业的一代人,我们想逃都逃不脱,临阵脱逃,也可以,但我们会被子孙后代骂。同志们,什么是党性?什么叫政治?我看,我们党员干部永远带头艰苦奋斗,就是最大的党性、最大的政治。
10、我从来不相信中国人比外国人笨,我们要立足于更高的技术层面,再搞一次中国冶金史上的创新。
11、我们要成为强者,首先精神状态上必须是强者,要摆正国家、企业、个人利益之间的关系,首先就要摆正我们干部和群众之间的关系,办公楼破旧一点,我看是个好事,这样,大家自然而然会多到基层去转转,看看。什么是我们需要的精神状态?还是那句老话:特别能吃苦,特别能耐劳,艰苦奋斗才能创大业。 
12、为了沙钢能有这么一天,我们已经准备了很长时间了。
13、炼钢先炼人。
14、既然是个共产党员,就要把生死看透,一个人,吃喝玩乐,混混日子是几十年;尽可能多干点工作,给国家、给子孙后代留下点东西也是几十年,这个几十年,等到闭上眼睛的时候,要没有遗憾才行。你们夸奖我是创业英雄,不敢当啊,一个人,尤其是手上握有权力的共产党人,一不谨慎,就会变为狗熊。
15、长期以来,人们总是习惯于把开拓先进生产力的重任寄托在国有企业身上,我认为,民营企业也完全能担当此任。对于现代企业来说,只有敢做先进生产力的开拓者,才能在全球的竞争中占有一席之地。 
16、如果不与时俱进,过去的高起点也会变成低水平。 
17、机器设备可以搬走,但专利搬不走。先进的技术必须用自主的专利予以固定,才能形成自身的核心竞争力。 
18、在改革开放的20多年当中,有许多成功的企业,也有许多企业就在我们身边倒下了,一个企业最关键是要在困难的时候能够顶得住,而在顺利的时候又不能对自己估价过高,一个企业要发展30年、40年甚至100年,一定要有一个冷静、清醒的认识,这当中企业的决策者就显得非常重要。一个好的企业领导者应该时刻保持责任心、认真负责的态度和一步一个脚印的态度。
19、沙钢自创业到现在没有花过政府一分钱投资,全靠自身积累,在某种程度上可以这么讲:沙钢能够炼成,市场的熔炉是最关键的因素。
20、我个人的动力主要来自这样一种朴素的想法,干一行爱一行,认准了一个行业就应该做到最好。
21、当年是无设备、无图纸、无人才,是在“三无”下发展,面对境况艰难,幸好未有放弃;当年更为自己定下目标,并逐一去实现,这就是生存和成功必须具备的条件。
22、搞企业,满足现状、固守摊子是没有出息的,只有通过确定更高更新的发展目标,才能永保活力。
23、钢铁业是典型的规模经济产业,上连矿产资源业,中连煤炭、运输、电力行业,下接流通领域。所以我们的商会不光只面对钢铁行业本身,而是在整个行业层面建造一个大家讲话、碰头的平台,办一些大家需要的事。
24、一个企业,往往是人家做不到的,你做到了,你就有了超越别人的竞争力;别人能做到的,你也做到了,不能叫竞争力。有些事情企业规模小的时候做得到,产量高了、规模大了却未必能做得到了,比如岗位责任制,企业都有,制订容易,落实起来却是很困难的。企业管理是硬功夫,它是在企业独特的思维方式和企业文化的基础上形成的。
25、创业之初,往往容易艰苦奋斗,因为什么也没有,要创业只能艰苦奋斗,发展到一定阶段,能否坚持艰苦奋斗,不因时代变化而改变、放弃,就难以做到了。
26、企业的技术设备谁都可以引进,但是最应该首先引进的是企业精神,谁也不会找一个外人帮助建立这些精神,要适应改革开放的形势,更需要这些东西。企业文化的内涵包括:企业理念、企业精神、办厂宗旨,这些文化扎根于企业的土壤中,没有企业文化的企业是不会生存下去的,否则大厦建起后会倒塌的。
27、艰苦奋斗不能量化,但实实在在,它是企业的一种内在动力。沙钢的企业理念很简单,我们的决心就是我们的资源,我们的信念就是我们的未来。
28、沙钢如果没有生产水平的高档次,就没有竞争力。规模化生产能够调动市场,专业化生产能提高质量。当企业的生产能力不是最大时,就必须以一种产品争取单打冠军,争取局部地区优势,掌控市场,同时要考虑社会需求有多少,起码看看方圆500公里内有多少需求。
29、我们购买股份的钱都是东借西凑出来的,或者拿股权做抵押从银行贷款。我现在想的最多的就是怎么还亲朋好友的债。改制实际上是一本算不清的账。
30、外国记者说我讲话不像一个企业家,而像一个共产党员,我就是一个共产党员,就要像共产党员一样讲话。
31、浙商的三个特点:一是吃苦精神大,敢于离土又离乡,经常一个人背着背包出去创业;二是创业精神强,胆子比较大,敢于突破各种框框,抓住机遇实现大发展,较早完成原始积累;三是团队精神好,比较容易合作经商,制订统一的游戏规则,一人有困难大家帮助。
浙商的优点往往就是苏商的缺点:苏商团队精神不行,搞一个项目,十几个人讨论来讨论去,就是决定不下来;苏商胆子不大,冒险精神差,创业精神不如浙商;很多苏商信奉“好也好,差也好,离开家乡都不好”,离土不离乡意识非常强。苏商低调做事,不事张扬,扎根本土,浙商敢于冒风险,赚暴利。苏商老实有余,冒险不足。苏商往往一个产业做到底,在一个地方做大做好;浙商成功后,往往到外省去做,复制一个企业。苏商做事认真,不浮躁,认真执行合同,社会影响好,有较大的发展空间。建议苏商学习浙商优点,发挥苏商优势,勇于把企业做大做强,创造苏商自己特有的企业文化,完成自己的历史任务,创造自己的经营业绩和良好形象。
32、从上世纪90年代开始,随着中国经济体制的逐步改革,像我这样从一个党的干部逐渐演变成为一个民营企业家的人很多。我想我这样的人和那些白手起家的私企老板大概有一个不同,我没想过自己要当什么富豪,?

  

相关链接

·汪海-青岛双星集团公司总裁兼党委书记
·周厚健--海信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党委委员
·季克良--中国贵州茅台酒长有限责任公司党委副书记、董事长、总工程师
·谭旭光--潍柴动力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兼首席执行官(CEO)
·宋志平--中国建筑材料集团公司董事长、党委书记
·张瑞敏--海尔集团首席执行官(CEO)
·宗庆后--杭州哇哈哈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兼总经理
·邹节明--桂林三金集团股份公司总裁、党委书记、集团研究所总工程师
·师春生--天津金耀集团有限公司原董事长、党委书记
 
 

中国企业联合会、中国企业家协会 主办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紫竹院南路17号 邮编:100048
京ICP证 05008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