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建材集团董事长宋志平发言

中国建材集团董事长  宋志平:
    尊敬的王忠禹主席,徐书记,杜省长,各位领导、各位同仁:大家好!我先大家报告一个消息,就在昨天中国建材集团和中国中材集团两家央企正式重组成立了新的中国建材集团,这家集团现在有5500亿总资产,有三千多亿的销售,有5.5亿的税率,应该说这是全球最大的一家建材公司。
    我今天想和大家报告的题目是围绕一体两翼进行创新转型。我先讲一讲我的一体,什么是一体。一体就是企业的结构调整。因为我们现在在新常态,产能过剩,在这个时刻,实际上我们企业进行结构调整。结构调整进行企业发展主流或者是一个主体的内容,所以为什么叫一体呢?结构的调整,我们的根据是什么呢?就是中央所讲的,供给侧改革。我们的需求这一点,现在如果能够确保我们的总量就已经相当不错了,像水泥,这三年来,差不多都是24亿吨左右,我们不能指望再有更大的增加,关键是必须要去掉我们过剩的产能。过剩产能在谁哪里呢?在我们企业那里。索伊美一个企业我们实际上在结构调整中,都有去产能的任务。我们在思考结构调整的时候,要放在国家的供给侧改革大的政策下面。
    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还有一个内容,从技术和产品要迈向中高端,对建材企业来讲,水泥业务相告标号发展,同时我们要大力发展新兴建材、新兴房屋和新材料,这是在迈向高端。所以从整个企业结构调整来讲,我们必须按照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大思路进行。
    今天其实我们是讨论大企业的问题,我觉得大企业是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主力军,全世界也都是如此。过去我们经济遇到了问题以后,我们经常讲两件事,一件事是相信市场的力量,也就是说看得见的手进行自我调节。但是在调节过程中,我们也发现,我们也出现过很多次过剩的危机,实际上市场信号失灵。另一种做法是靠政府管理和干预进行调整,实际上这里边也出现过很多的问题。我现在就主张什么呢?我们应该用大企业作为调整结构的主力军,作为看得见的手和看不见之外的第三只手,用大企业进行市场平衡。今天的大企业和一百年前大企业不一样,今天的大企业有成熟了进步了,我们不再是压抑竞争和压抑创新,而是经济生活中一个平衡经济制衡器。积极看待大企业对经济结构调整的重要的意义。
    两翼:第一翼就是创新。创新有三点:第一,对传统的产业来讲就是转型升级。传统产业是必须的产业,我们的企业不可以做这些传统的产业,我和大家讲,我们转型不转型,中国建材还要把水泥做好,还要把玻璃做好,这些工作需要有人来做,大企业应该把它做好。在这个问题上,我们所做就要是要转型升级节能减排。二是大力发展和培育新兴产业,像中国建材现在推出的碳纤维T800,像0.15厚的TFT薄弱电池,像我们推出的17.9%转化率,高转化率的薄膜太阳能电池,这些都属于新兴的产业。三是加大对商业模式的创新。一谈到创新就想到高科技,高科技是创新一个途径,商业模式是创新更大的途径。企业要重视商业模式的创新。包括互联网,包括智能化,包括制造服务业和高端服务业,实际上某种意义上来讲,都是商业模式的创新。这对我们企业来讲非常重要,转型升级意义就是要靠创新。
    第二翼是“一带一路”、“走出去”、国际化。因为中国制造业非常之庞大,虽然市场也很庞大,制造业更庞大,制造业需要找一个出口,这个出口是哪里呢?就是国际市场,全球市场。我们必须要“走出去”。只有“走出去”,才能平衡国内的过剩。
    但是应该怎么样“走出去”呢?我觉得有三个问题,需要我们思考。第一,我们到“一带一路”上去,我们必须稳扎稳打,步步为营。因为“走出去”不是盲目的,也不是一哄而起的“走出去”,我们一定会输得片甲不留。当年日本人走出去吃过很大的亏,我们在“走出去”的时候,我们要稳扎稳打,步步为营。中国建材在南太平洋地区巴布亚新我们做了一个建材家居,那是在23年之前,一点一点做到今天,现在有几十个建材家具公司在太平洋各个国家,目前每年有稳定的利税,一步步去积淀,定一个长期的战略和长期的思路,这是一点。
    第二点,“走出去”要和跨国公司或者和国内的大公司联合开发。不要自己单打独斗,要学会和别人分。我们和法国施奈德一起合作,在非洲十几个国家共同开发,他赚一点钱,我赚得钱更多,因为非洲国家,法国人比我们熟悉。
    第三点,在“走出去”的过程中,要把中国文化带出去。让当地的企业能够接受我们,树立中国企业和中国人形象,这也是我们企业长期走出去的战略思考。
    因为时间的关系,就向大家汇报到这里,谢谢大家!
 
  中国企业联合会、中国企业家协会 主办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紫竹院南路17号 邮编:100048

京ICP证 05008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