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坛三详细报道

论坛三:迈向高端制造:从制造大国到制造强国
时间:2016年8月27日
地点:世纪金源大酒店国际会议厅
主持人:李东红(清华大学全球产业4.5研究院副院长)

    主持人:各位领导,各位嘉宾,大家上午好,欢迎大家参加2016年中国500强企业高峰论坛,迈向高端制造,从制造大国到制造强国。首先介绍一下嘉宾,广汽集团曾庆洪先生,昨天曾总在我们长沙专门参加 广汽三菱欧蓝德的下线仪式。还有红太阳集团杨寿海先生,排在我们制造500强359位,到现在已经发展成为农药领域的50强企业,当年我们排在倒数的,但是现今已经在多个方面,无论品牌也好,效益也好,都是国内领先行业,实现转型升级,进军新农药,新医药。第三位是清华控股徐井宏先生,我本身来自清华,徐董事长从清华硕士毕业之后投身清华事业,在清华紫光负责相关企业,2012年兼任清华控股的董事长。大家会发现清华控股获得了非常快的增长,2011年资产580亿元,到去年年底的时候已经达到2000多亿,到今年已经3000亿了,去年了705亿,排在第93位,等到明年我们再来发布报告的时候可能会有新的更好的提升。目前清华控股涉及环保、创新、服务、科技、金融等相关产业领域。第四位是姚项军先生,京东方高级副总裁。姚总京东方是科技企业,健康、服务,这几年成功实现转型升级,去年排在第113位。姚总做过财务总监,现在是公司运营,京东方集团是中国创造的先行者。第五位嘉宾是埃森哲数字服务大中华区主管、董事总经理俞毅先生。在两年前埃森哲转型进入数字产业领域,设立了数字中心,俞毅先生目前在领导大中华区的业务,埃森哲业务发展非常快,数字业务占到整个埃森哲的30左右。我们也在面临数字转型的巨大需求。我们今天五位嘉宾分别来自于不同的领域,在不同领域作出了出色的成绩,请五位嘉宾共同来探讨中国制造业转型升级迈向高端的话题。
    我们在过去这今年间我们确实认识到中国已经成为世界工厂,是世界制造业大国,但是也同时普遍认识到中国制造业存在着大而不强的问题,我们也不断思考怎么样变强,从中央到地方,政府到企业界都关心这个问题。习近平总书记在河南视察的时候就实现从中国制造向中国创造的转变,从中国数字向中国质量的转变。在24号国务院常务办公会上,李克强总理重申中国制造升级的问题,通过消费品质量标准的提升来倒闭中国制造的产业链升级,所以我们看到中央领导人很关心,我们企业界一直也在探讨,一直践行这个问题,我们看到在过去这几年间,尤其去年5月份“中国制造2025”国家战略出台之后,我们企业界及各方更加积极行动起来,推动制造业转型升级,迈向高端。在这个过程中我们有一些形成共识了,我们到底在新的大背景下,第四次工业革命也好,其他也好,中国制造到底应该如何迈向高端,这个高端到底指的是什么东西?我们如何去践行?这是个很重要的问题,如何推动创新,推动什么样的创新去实现迈向高端?这些问题还有很多值得思考和探讨的问题。
    这个论坛先请企业家围绕这个共同的问题发表他们的高见,之后再具体的问题和嘉宾展开深入讨论,再进行提问。
    
    曾庆洪:各位嘉宾,大家早上好,我是广汽曾庆洪,谢谢主持人。根据今天这个主题,非常好,中国的制造业从制造大国到制造强国,我想就这个主题利用这个机会向大家汇报一下我们汽车行业方面制造迈向创造跟大家做一个汇报。这个主题是对汽车行业也是一样,汽车行业也是全世界现在销量是最大的,五年前开始,全国销售是2450万辆,五年前已经是全世界最大的制造大国。但是我们自己自主创新这一块,我们还是比较弱,或者是中低端,怎么迈向高端?这是汽车行业很大的课题,大家知道我们汽车行业自己国内提供竞争水平,因为我们汽车行业什么时候可以到发达国家去竞争的时候,那时候我们是强国,我们现在做的是中低端,中高端基本是德国、美国、英国,作为中国还是在中低端,10万块以下,迈向高端有几个方面。
    就是创新,转型升级这方面去努力。讲到创新,广汽这十多年还是坚持创新这条路子走,广汽最早是跟标志的合作,1997年合作十年,合作不下去,然后跟本田、丰田合作,跟欧洲比亚特合作,最多是和日本,通过十年合作,可以说现在1997年到现在17年吸收消化,我们形成自己的生产模式,产生我们自主品牌,大家知道传祺在自主品牌是百分之百自己的知识产权的汽车。托大家福,这五年传祺汽车非常快,今年可以轿车35万辆,国内SUV一直排在前三名,所有合资企业和进口车能够排到前三名,得益于创新和核心技术,互联网,还有执行系统,这些方面得到我们消费者的认同。今年上半年效益也不错,传祺这个车23个亿利润,自主品牌在国内效益不是很好,所以我们得益于创新。我们有自己百分之百的研究院,大部分是博士生,大部分是美国、日本招过来的员工。消化吸收方面我们非常有感受,能够在自主品牌这方面。
    还有一个方面是叫做IGO,创新小组,我们合理化建议有253万条,270万次,直接创造效益就是30多亿,每年每人大概有9条,哪怕一个扫地的,我们都尊重他,厕所到怎么搞,并且只要他建议我们就听取,提高工作效率,提高工作环境,我们现在一台车是54秒,现在54秒生产6台车。现在还不能完全智能化,这个环境下就靠大家去创新,解决成本问题,解决技术问题。我们叫创新环境,每年都评奖,每年都发表汇报。又能节省能源,又能提高效益。一个是研发技术上创新,然后我们在持续发展、改善方面怎么创新,只有持续改善,没有永远第一的,只有我们不断改善,我们产品,我们事业才能继续发展,所以我们想持续改善是永远课题。这两个跟大家汇报。
    
    杨寿海:我们红太阳是药企,我是27年前在政府工作,27年前下海。我在农业局副局长,那时候年轻小伙子,不知道天高地厚,那时候是全民创业。做什么呢?我是做农业,所以搞农药,农药搞什么?我就搞环保农药。环保农药创业的时候完全是欧美进口。这是中国的一个机会,我第一次和农业部副部长说要创业,我不要再做有污染的农药,20年从中国倒数农药做到了中国农药前几名的企业。过去五年,尤其是近十年的转型升级,我们是健康提供者之一,改写了环保农药的历史。如果从传统产业转变成战略型新兴产业。我们按照国家战略,把环保农药转变成了大健康产业,为农民服务。在农业局工作十年,为世界农业服务了20年,我对世界农业看得比较清楚。所以今天晚上有一个会议,健康中国,让我们一起强壮身体,免除癌症的危机。
      我们这次健康要从根开始,我们和农业部合作,引进联合国粮农组织引进规范认证,现在没有一个标准,首先要种按照规范来种,土壤要优质,第二,你的加工生产要按照GMP生产,如果销售按照GSP标准销售,全程可追溯。我刚刚参加了世界SAP大数字论坛,我讲不仅是健康中国,而且是民生工程,我们这个产业由于我亲身体会,我发现中国癌症上升的主要原因是身上严重缺硒,我们就发表了中国三大硒区,变成健康食品,第二我们发明了水,中国现在两大问题,一个农民如何富裕起来?这是党和国家最重要的事之一。第二是健康的事。农民、市民互联、互信的平台,我们通过产学研一体化,我们要开万家体验店,让老百姓体验。这是我们健康,中国第一瓶功能水,就是带有一定辅助治疗作用的水。我们这个硒是抗癌的,中国只有两个地方有,一个是百万原始森林,量很少,全部给新加坡和马来西亚垄断了,第二,我们把农产品加入硒,富硒地方肯定是长寿之乡。我们建设了全产业链,我们搞了两年时间,我们中国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一边是供大于求,一边是求大于供,15万人要跟我合作,要加入我们。今年全部加起来198个亿,农药肥料135个亿,今年我们健康产业就突破500个亿。今年我们产值销售实现利润翻两番,从这个数字看从环保农药变成生化农药,现在发明了世界自主知识产权的产品,人人防癌方面是关键。我们这次率先跟中国企业家分享。
    第二点我们讲跑断腿不如一个好点子,我从1989年创业到2015年100多亿,今年100个亿就是创意,在座很年轻,我们现在进入了互联网经济时代,特点就是整合资源,产用结合,创新发展,这是互联网时代的重大特点。
    
    主持人:我听杨总讲过来,其实我们制造业迈向高端一条路就是在汽车和农药领域做的,就是从一个产业从低端到高端,还有一条就是从传统产业去迈向高端产业,所以他可以从去年130多亿,今年一下子健康产业就增加100多亿,在互联网这个领域又有新的举措,可能明年后年互联网+产业一结合做起来可能更不得了,产业升级这是两条不同的思路,但是都是可以企业迈向高端。感谢杨总提供的这个健康功能水。
    
    徐井宏:大家好,非常高兴来到长沙参加这样一个论坛,这个论坛是以中国制造为主题,非常的好。大家觉得现代世界当然有很多特征,变化也非常巨大,但是从企业角度来讲,我觉得有两个时代的特征是我们必须面对的,第一个是科学技术在近些年来比以往任何一个时代都更加高速甚至是爆炸式在发展变化,大家知道农业社会经历了几千年的时间,工业社会从发明蒸汽机开始几百年的时间,从第一台计算机到现在只有几十年的时间,但是整个世界人与人的连接模式,人们整个企业的生产模式,人们生活的方式已经发生了巨大的变化,我们看今天人们通过获取信息,获取产品,获取交流一切的渠道,和二、三十年前发生了急剧的变化。在中国这点感受特别大,中国在互联网应用领域在全球已经走到了引领的地位。由于中国巨大的市场我们13亿人口,现在互联网相关应用领域高速发展,不仅在过去是跟随,现在甚至是引领。
    去年我到欧洲,因为欧洲互联网行业本身发展跟中国比相差很大,为什么?德国总共八千万人,他如果做一个微信,就算全国每个人用八千万用户,中国13亿人10%人用就是1亿三千万,在模式创新上也进行了很大的发展。中国企业现在很好,但是也要看到另一方面,就是我们实体经济,我们科技产业离发达国家具有巨大距离。
    刚才我们在休息室也讨论,每年中国进入世界500强在增加,但是大部分是央企,是资源垄断型,市场垄断型,中国银行,利润率高于全国平均水平,但是我们真正得有核心技术,拥有自己关键技术的企业寥寥无几,有骄傲的,比如华为,这是我非常尊敬的企业,每年在不断突破技术。双创之后我们看中国大量引起新一波的创业浪潮,我作为评委参加了很多大赛,里面大部分的比例都是和互联网相关,APP,O2O等等。说实在产品领域,在技术领域占的比例很低很低。我们跟硅谷的差距在哪里?你去看一个个新型企业,在智能领域,在航天领域,在海洋领域,在生物领域,大量新的技术都是会对未来世界产生很大的作用。中国制造我们现在基本上还是在低端,中国很多制造业真的是全球老大,比如全球的鞋子70%生产于中国,到世界各国中国制造大量存在,我们加工厂做一双鞋可能就挣一块钱两块钱,但是品牌商,国际大品牌它的一双鞋能赚一半的利润,我们可能是1%甚至是千分之一,就是没有自主品牌。首先我们要有核心技术。京东方我们有很多合作,做笔记本电脑,最核心的是CPU,一个芯片利润就是上千块钱,现在不知道,但是把整个笔记本做完之后,一百块钱都赚不了。我们在各个电视机厂不是赚多少钱,是卖一台是亏多少钱。我们造船业是世界第一,但是我们缺乏核心技术。
    所以技术极其重要。最近清华控股和清华大学推动大型燃煤机技术,有望实现真正国产化。所以我想这是第一个特点,在这种特征下中国从大国走向强国,要创新,要不断产生自己核心关键技术。
    今天我们企业面对竞争是全球竞争。我们在湖南有一家企业叫古汉,过去在湖南、在衡阳有一个好的市场就行,但是今天不行,手机只要按一个键,就知道全球有什么更好的产品。我们通过创新、通过变革取得了一些新的发展,有几条路。第一转型升级,一些新技术的引发,在智能芯片领域,我们紫光已经成为中国最大,全球第三的智能芯片生产基地。芯片是信息化、计算机最基础的元件。我们在生物检测方面也是世界前沿,还有高温堆这项技术从建设核电站已经从中国,习近平总书记访问中东的时候已经到沙特阿拉伯了。核心就是把资本和产业发展结合起来。
    在上个世纪产生一个风险资金,没有风投就没有现在的创业模式。今天传统靠打价格战已经不行了,要靠合作,比如我们跟惠普合作,大家实现共赢,既有竞争,又有合作。
    跨界融合,过去讲只能汽车厂生产,现在大家知道乐视、百度也在生产,过去不可想象,但是现在发生了,未来做农业的可能做材料,原来说做炼钢的可能成为健康产业,所以跨界把各个行业新的趋势组合起来。
    我们运营着全球最大的创业大街,所以这几条路径推动着我们的发展,我们现在产值3千多亿,各项变革都在推动。中国企业家特别聪明,只要我们有更好的环境,更好的条件让中国企业家创造性充分展示,中国制造一定能够从制造大国走向制造强国。谢谢。
    
    主持人:我们在核心技术突破上潜心做很多工作的时候,中国企业确实惟有在核心技术、关键技术上突破,才能走向高端,而且这个过程中为了突破核心技术,为了有更好发展,清华控股创新迭代,产融结合,聚合孵化等路径,其实在自身一些领域核心技术上有突破,所以这几年有比较大的发展。
    
    姚项军:我是特别特别赞同刚才徐总说的,创新或者说技术突破对我们整个中国,整个社会未来发展的意义,因为几十年看下来,风口上的行业,过去是金融、房地产,现在是互联网企业。很多商业模式创新能快速得到汇报。如果光看软的东西是不够的,今天主题说从制造大国到制造强国,一个社会进步离不开原子的世界,每天需要实实在在物的东西,未来一定是软硬融合的时代,怎么把软和硬结合在一起,才是中国未来走向成功重要的东西。
    说到京东方做了显示屏这个事业做了13年,走过来特别特别曲折,不平坦,因为13年前中国几乎一块屏都没有,这十几年来中国液晶屏进口占中国所有大类是前四位。每年进口四、五百亿美金的规模。13年前我们开始搞液晶屏,那会儿一个32寸电视是一万块钱,现在是不到一千块钱。买一些终端产品确实便宜了很多,但是企业会很痛苦,怎么能够在市场不断下降的过程中能够不断生存下去,这几年走下去我们总结了很多很多。
    跟大家简单分享,我自己感觉有几个心得。第一个做任何行业技术行不一定能打赢,但是技术不行,长期来看肯定打不赢。京东方刚开始有很多路可以选,可以做外围的东西,但是后来我们发现核心技术一定要靠自己,核心技术是任何时候都是要不来抢不来的东西,这些年过得非常非常不容易,但是每年研发的投入,不管亏损,研发投入达到7%以上。去年接近  500亿销售收入,研发投入30多亿。所以我们去年也有了很好的提高和进步,包括大家看到手机在全球几亿手机,五部中就有一部屏是京东方的。电视以前一直是韩国、包括台湾地区为主在垄断,去年和今年取得了非常大的突破,基本也是五台电视里面有一百是京东方的屏。我们最最看中的还有两个,我们在全球企业当中毛利率保持全球第一,我们始终能够游在最上面。还有最最看中的就是从前年开始,我们在整个全行业申请的专利数保持全球第一,去年形成6130个专利,在整个业内保持第一,要在一个行业里头长期生存,必须技术占第一。这是对中国走向制造强国非常重要的一点认识。
    第二点,我们觉得任何大技术的突破一定要通过一些大项目来带动,因为任何技术的发展都有一个渐进式发展和突进式发展。颠覆性创新可能会成为新的常态,互联网、物联网时代大量跨界创新。但是不可能一夜之间产生,还是要通过很多项目,京东方也是一样,每一步发展通过重大公关项目来带,2014年时候我们做中国第一条骨干线,我们一定要办这样的项目,解决了中国没有人液晶屏的历史,显示屏是我们电子时代的粮食,是原来国家开发银行陈老师说的。我们只有咬着牙做了那个项目,才知道我们潜力有多大。后来我们又解决了中国没有电视屏的历史。现在最大的时代线是夏普的。我们京东方要成为整个行业领导者,必须把最新技术在全球领先,所以就投了400多亿,如果成功,中国在全球领导地位就能树立起来。
    现在大家说智能制造这个事也是一样,如果在生产线上补是渐进式的发展,要突破必须有重大项目推动。我们和清华也有合作,我们原来有一条电视生产线,要用100个人,第一个项目就是全新工厂,由100人变成40人,现在怎么让40人变成10人,未来怎么样让100人变成1个人。刚才说人变得越来越少不是最终的目的,怎么样让操作者变成创造者,让智能化,数字化结合在一起,这个是我们特别大的体会,做任何事业都是一样,用重大项目推动我们技术突变型的创新。
    第三个感受就是以生态链为赢,京东方做液晶屏这块,我们发现前后左右没什么伙伴,因为大量的原材料还是在国外,所以做了一个全面本土化,现在90%材料和60%设备在国内基本能实现,我们有一个深度合作,价值共创,也会沿着这条路走下去,我们和清华,软件把核心技术做好会继续努力。谢谢。
    
    俞毅:大家早上好,非常高兴参加这个会谈,我本身跟各位企业家不同,我不是做制造业,但是刚才几位分享了有深刻的认同,一个是我们处在这个时代不同,我们要通过创新,要变革,要转型,很多转型变革不管你愿意不愿意都在发生,一条就是来自于竞争,我前两天也看一个节目有深刻体会,我们看到竞争不可怕,叫做来自于平行世界的竞争是你很多时候预见不到,是物理学的名词,我们可能有平行宇宙,尤其在跨界时代,你传统竞争对手可能不是你最可怕的竞争,就像我们看到优步做分享汽车,做着做着会涉及到很多健康领域的共享服务,原来做诊所的看不到,这就是平行领域。比如原来胶片时代到数字时代,使得整个市场不存在。我原来在英特尔工作,是基于摩尔定律50年,整个集成电路越来越密集,成本越来越低。这块我想先提出在制造业里面,如果我们要做转型,做变革要关注一些来自于平行世界的竞争。
    第二点我们感觉转型和变革还是要基于客户需求,埃森哲本身是咨询服务业,本身要解决客户的痛点,你要帮他出点子,出主意,有的是战略上,有的是管理流程上,这几年我们客户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你能不能把我可行不可行实施下来,他要看到端对端的问题。客户也不只是要一个报告,现在是要数据说话,你能不能新的手段,通过数据分析帮助我们解决问题。原来是买多少天,现在是你产生多少价值我付多少钱。基于这些变化我们接近40万人咨询公司两年里面建立数字领域,从业务从零到销售额三分之一,未来可能都是数字业务为主。这个转型过程中我想一点,配合制造业,因为我在咨询过程中也和制造业客户交流,在变革和需求驱动过程中,我们怎么去找到平衡点,在制造业4.0也好,关键是一个矛盾,制造业要规模,同时现在需求个性化,定制化,你怎么匹配,有没有好的方式,又能解决个性化的要求,又能达到规模,这次配合这个大会,也做了一个报告,提到平台经济,平台经济也不是一个新玩意儿,互联网公司就是基于这个观念。我有什么样的核心技术,我从这个衍生出来看供销体系怎么样,销售怎么样。平台是开放或半开放,关键是基于面向客户不同的需求,我可以满足一部分,也可以生态系统的其他伙伴满足其他部分。不只是一个企业变强,是所有企业变强。
    我们最近也做了一些调研,美国2015年平台型企业上市公司市值达到2.6万亿美元,很多企业还是互联网有这个基因,但是也有传统公司,比如GE,他们也建立软件平台,数字平台,通过数据分析来变成在这个平台里面扮演一个洞察的提供者,使得在整个网络体系里面能够有更好的提出,所以我们看到越来越多的传统企业也在拥抱平台经济,平台经济也有几步走,有的是扮演产品监管,比如做钢铁也好,从B2B体系出发,把金融,物流各个方面组织在一起。另外传统企业进入平台变成不只是做匹配,还要做一些打包,比如原来电商是做B2B,现在做B2C,直接跟消费者打交道,不需要中间环节。平台能不能把设计、流程进行进一步整合,使得在后端生产企业有更好提供服务。
    第三个平台转型过程中我们也看到传统企业变成洞察分析提供者,他能够平台上面数据进行大量工作,很多数据真正有价值就来自于跨界,我们在过程中可能农业和健康之间都会有打通,只有建立在数据上,数据建立对用户的了解上才有深入的表现。我们在制造业转型升级过程中要考虑新的模式,平台经济不是互联网公司专有的,我们一定要物理和虚拟经济整合在一起,我们技术,我们创新才能发挥更大的好处。谢谢。
    
    主持人:我们在埋头苦干的时候可能市场需求已经发生变化了,我们以原来固有方式做的话,发现时代已经变化了,我们要关注客户需求,以平台这个理念我们需缔造新制造业发展的模式。我们第一轮是请各位嘉宾跟我们共享他们积累的真知灼见,后面就提一些问题,哪位有感触就可以发表。我们制造业一定要突破核心技术,如果没有核心技术突破的话,其他方面做很多也没有走向高端。我们在走过程中,最主要的障碍可能在什么地方?对于中国企业我们怎么才能突破障碍?虽然我们知道应该去做这个事,但是最后发现还是受制于各种条件做不到。我们如何面对它、突破它?
    
    杨寿海:我们完全是传统产业,刚才从数字化加生命健康,大健康,节能环保和新能源汽车。我们互联网经济转型升级我感触很深,光有技术不能走向高端。我们传统产业是欧美日是垄断,我怎么打断垄断?他们在北京联合排挤我。不是你想不想变,是你必须要变。走老路必须会死,互联网时代就是经营模式,对我们转型起了重大突破,平台加技术加品牌。光有技术不行,还有平台,品牌。我们建设了跨境电商,现在很多电商是商业电商,没有产业电商,我们从产业开始,一定要带有产业,一定要有产品,比如健康产业,大家都知道这个水喝了好,如果有炎症一喝就没有了。除了经营模式,软件技术也必须卖给我,我等于是站在巨人的肩膀上。我汽车没做过,我没有品牌,我从英国收购了两个品牌,我收购了一家跟宝马等大公司做创意的小公司。外国人请我们生产服装,我请外国人帮我们生产OEM。
    
    主持人:其实您给我们一个非常好的启发,把传统和互联网结合一起,可以通过高端并购走向高端。
    
    徐井宏:对于中国企业家今天最需要的是能够更加静下心来,扎扎实实把自己技术基础打好,中国人有一个大的问题,比如前一段创业,在最热的时候泼了很多冷水,风口上的猪飞起来也会摔死的。创业核心是创造价值。现在产生了太多的词汇,互联网思维,颠覆,共享经济,一并购全国企业疯了一样到国外买东西,未来有相当一个比例的时代。有一些企业静下心来真正把技术做好一定有未来。我们收购了一家公司刚刚登陆上市板,做芯片的公司,我相信它一定有发展,因为它的产品已经达到了相当的水平。
    模式创新确实很重要,到了一个阶段,我们通过并购,通过互联网连接,通过整个市场拓展会带来竞争力,但是是基于过去的质量。第一个我觉得中国企业家,中国年轻人应该真正以创造价值作为自己真正世界观,这样才有希望。
    第二,中国从制造大国走向制造强国,中国大企业,因为这个会议叫中国500强,中国大企业应该要承担起应该承担的责任,中国500强企业投入研发和本身投入和资产的比例,相当一部分是非常之低,当然我们清华控股刚才主持人介绍,我们在制造业排在93位,我们在研发经费里排在第3位。我们计划在未来五年内研发经费不低于500亿,我们会组建一个100亿的转化小组,其中不小于五项达到世界领先水平。和社会其他企业共同合作。
    第三点就是文化和人才环境,中国是一个求同文化,怎么让奇才、怪才在中国文化中存在,乔布斯在中国能不能得到充分的任何和发展。像马云今天是他成功了,但是如果过去是他这样的性格,在国有大企业中能不能成为一个好的领导者,这都是摆在中国下一步转型也好面临的问题,教育的改变让年轻人成为创造者,而不是听话的孩子,我相信都在朝好的方向转变,这些都转变了,中国才有好的未来。
    
    主持人:我们要企业家有情怀,有使命感,使文化、机制创造条件。曾总在和国外合作,有很多路径,也有很多挑战,在这个过程中我们一方面和国外合作,一方面又寻求自己的突破,这方面有哪些困惑?我们怎么去突破?
    曾庆洪:确实跟刚才交流的时候确实大部分合资企业都是跟欧美、日系合作,我们怎么通过合作吸收消化再创新,这方面跟大家汇报。确实不容易创新,讲得很好,要大家真的去创新很难。我们跟日资也好,跟欧美也好,他们先进管理理念,比如本田生产方式,制造的话,欧洲造型比如意大利,日本的技术,工程制造是美国,欧美也好,跟日资合作也好,对我们发展确实是很大的帮助,所以我们怎么样吸收外国的经验,外国的管理形成自己的制造方式,确实十八年形成今天我们自主研发,品牌方面确实是比较大的收获,所以刚才说我们已经在品牌方面在SUV细分方面是领先,这是我们消化吸收再创新的收获。
    要解决从制造大国到制造强国,很关键一个还是体制机制的问题,刚才大家很赞同华为,他们的体制机制很值得我们去学习和探讨的,包括人才机制,激励机制,大部分创意是由下面的每个员工提供。静下心来有工匠精神,关键是我们静不下心来。
    
    姚项军:刚才几位提高了机制,小企业和大企业,今天的主题是大企业,小企业不缺活力,大企业就是机制,像企业一样有活力的机制是我们感觉特别大的问题,怎么样让内部市场化,如果不让CEO变成员工,员工就会变成CEO。
    
    杨寿海:我们民营企业进入一个创新期,转型期,所以我刚才讲又要积极,又要更加发挥年轻团队,我们五年来做了一个重大的工作就是团队,我们有一个上市公司上交所不同意,每个产业我们拿12%到40%股权狂人就出来了。任正非也是拿5%,其余的95%都拿出来了。所以互联网经济是年轻人的时代,年轻人要加油,谢谢。
    
    俞毅:我就补充最后一点,就是刚才说要静下心来,我个人感觉要聚焦,我感觉华为就是任总重要想法把优质资源放在战略痛点上,只有在聚焦过程中,我们大企业有大企业的平台,我们小企业有发展空间,只有大小企业共同发展,不然很难走上制造强国。
    
    主持人:下面我们把话筒交给大家,看有什么问题提给五位嘉宾?
    
    提问:各位嘉宾早上好,我是来自长沙高新区管委会的代表,作为地方政府结构,园区管理机构,也代表园区1万4千家企业,有一个共同的困惑,请问徐董事长,长沙高新区是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我们经济规模在全国100多家高新区里面是排第15位,创新能力排在全国前十,在工程机械,在北斗导航,计算机整机,生物医药等等方面有很多具有知识产权的东西,我们这样一个自主创新能力很大程度得益于长沙市人才聚集的地方,长沙是人均在校大学生最多的城市,我们有三所985大学,除了北京、上海之外只有长沙,在这个过程中,我们在发展园区制造业和智能制造过程中我们还有一个很大困惑,刚才姚总讲制造行业是大部分创新是以大项目引领的,投资非常大,制造本身非常重复,降低成本的行业,我们碰到有很多小而美的项目,我们园区有中联重科,还有做图形芯片的,十几年前是十几万的企业,他们要得到发展,在今天这个环境底下非常困惑,我们对于制造业扶持机制还是比较传统,通过科研经费、科研资金支持或者通过基金方式去鼓励,另一方面资本市场对小而美制造业项目他们不知道该怎么切入?他们更习惯于投互联网项目,我们经常有投资人找我们,有什么好项目推荐?我们这园区增加了2000多家互联网企业,这块确实发展很蓬勃,第一,这些小而美企业他们怎么获取政府支持?第二,资本市场如何更好切入?互联网创业者怎么知道怎么获得好感。第三,我们作为园区管理机构可以起到什么作用?
    
    徐井宏:我们中国有这么多高改区,国家示范区,通过政府引导推动了中国今天创业者获得了历史上最好的机遇期,在这个过程中你们作出了巨大的贡献。你问了三个问题,一个政府怎么做?我觉得政府核心还是政策的提供,环境和文化的引导,我其实个人一直反对政府做创业公司的保姆。清华科技园当初1999年开始做,所有当时的创业企业绝对不会免房租,可以欠钱,但是账要记着,现在6个已经成功IPO,他们就是这么长起来的,是靠真正在市场打拼,政府需要做两件事。对于企业家第一件事能够让市场建设得更加公平,更加透明,让所有企业家创造者能够处在公平状态下。第二件事让法制更加完善,更加可执行,所以法制环境我们做得更好一些,我相信中国创造性是绝不亚于世界任何一个国家。经开区你们制订了很多政策,你们很多引导对他们产生作用。
    第二个问题是面对制造业或者技术类企业,现在和资本市场的关系。这一点有没有问题,不存在问题,在过去两年,随着创业大潮的兴起,出现了一大批盲目的创业者,会对年轻人未来产生很重要的作用。另外出现了盲目的投资人,盲目投互联网企业,两三年以后一些企业不存在了,不是它真正的市值,是投资人的。但是在中国有一批投资家在投的都是技术类型,比如清华控股的投资,联想的投资,鼎辉,深创投等等,我们清华投资非常青睐原创型,技术型的。至于如何对接我们可以交流,这几次创业大赛最后大奖并不是原来有很多噱头,排在前边几乎都是技术创新,评委都是知名投资家,真正好的创新会获得投资者的青睐。政府要更好地把这些资源连接过来,连接到湖南,我想我们企业执行也好,我们希望帮助你们一起把这件事做好。
    
    提问:我是来自深圳的,大家讲了技术创新,模式创新,要怎么落实到把产品做好,做精,这个是我们很大的问题。各位嘉宾能不能给出这方面好的建议?我希望徐总回答。
    
    徐井宏:你讲的就是工匠精神,现在很多产品,为什么我们去日本买电饭煲?买德国的门窗连接架?真的比我们好很多。中国是有工匠精神的国度,这些年我们这种精神在减弱,所以有很多的山寨,有很多的假冒伪劣,这也是中国企业家要花大气力去抓的事情,要引起高度重视的事情。可喜的是近些年我们很多企业产品的质量在逐年提高,这个没有任何捷径,把一个东西做成卓越和完美,做成高品质只有踏踏实实,一点一滴地去提升,我们整体工艺能力还是有差距。我学工艺的真的有很大差距,没有捷径。在质量提升上只有一点一滴学习引进、合作去产生新的更加提升元素,包括和国际巨头合作,不仅是资本合作,更多是产品质量上,知识产权上的合作,但是光合作不行,还要有我们真正的技术,像曾总现代制造业,厂家这些企业需要踏踏实实做的事,我个人觉得没有捷径,有些东西很好,有些东西还有差距,一点点来,没有问题。
    
    主持人:因为时间原因,我们只能私下交流了,中国制造业如何转型升级?如何翠中低端迈向高端值得我们继续去思考和讨论,嘉宾做了很多发言。资料袋里有一个报告,在研究部支持下我们做的一个探索,和今天嘉宾讲的也不谋而合,也欢迎大家提出指正批评的意见,今天有这么多企业家,我们一起探讨中国制造迈向高端的问题,说明我们其实这个问题值得我们关注,只要中国企业家,中国各个相关部门一起努力,中国制造一定有新的突破,从现在的水平迈向高端,从制造大国走向制造强国。最后向各位表示衷心的感谢。
    
      
    
    
 
  中国企业联合会、中国企业家协会 主办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紫竹院南路17号 邮编:100048

京ICP证 05008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