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政法大学教授林乾:企业伦理的“顾”与“盼”

尊敬的各位领导、各位嘉宾、女士们、先生们下午好,非常荣幸受我们领导的邀请跟大家在一起交流这样的话题。说到企业伦理的顾与盼,我们在座每一位都知道企业伦理是西方20世纪70年代首先在美国兴起的,无论就其内容、概念、甚至在大学课堂中学科体系来讲是地地道道的舶来品,在座我们也知道就其内容和本质来说,在中国应该说早以有名,大家可能不信服我的话,在西方建立企业伦理过程中,特别是这个学科发展过程中中国传统的经营之道渗透的淋漓尽致,我们可以从一本书这样说起,被称之为日本近代企业之父的涩泽荣一,他后来做社会福利事业600多项,他晚年的时候有个总结,他说我靠什么成为日本近代化之父,靠的是中国一部论语,他写了非常著名的一本书,大家可以看到“论语与算盘”在大陆有十几个版本,先后印刷了无数次。 大家会有这样的疑问,论语和算盘两个不搭建,论语讲的是帝国之道,算盘讲的是经济人口,在涩泽荣一把两者进行了融合,算盘靠什么来波动?靠论语。自己的经营如何光大?靠论语。这是涩泽荣一给我们的启示。有一本书最重要的是“神君遗训”他发现基本思想和理念都来自于论语。涩泽荣一担任了主观经济工作的副主席委员,相当于副宰相,在这个期间他对推动日本的明治维新起到了核心或者关键的作用,他后来辞职到法国西方各个国家考察近代企业制度,他后来想自己一生可能要和算盘打交道,从事企业经营,他说我的算盘怎么能打的更精呢?有一个更高的评比,他找到了,这就是论语,所以他说论语和算盘之间两者之间近在咫尺。后来在西方所有重要企业伦理教科书中都把涩泽荣一作为经典案例来解读,中国传统企业伦理重过西方近代化的企业伦理学,这是他的新生。我们高兴看到在中国的武汉华中师范大学最近成立了一个涩泽荣一研究会,专门研究企业伦理的文化,所以我们的引言就从这里跟大家说起,这是我们大家能掌握非常多的各种论语与算盘收集的版本,至少有10几个版本。
    企业伦理就是企业内部和职工,企业外部和社会,主要还是客户之间三者之间关系行为的总和,我们用一句最简单的话来说,就是企业的社会责任。在我们中国传统社会当中是一个益商的社会。在这样的环境下仍然发展了商人的文化,我们今天称之为企业文化,企业伦理最核心价值形成了三个方面;第一是传统企业伦理在观念上形成了义利并重,义利统一的基本理念。义利是经济和道德两者之间相同批评的概念,义就是道,利就是精,所以中国从孟子开始无数的先者在探讨两者的关系。荀子由儒家到法家过渡的重要任务,义和利是所有人生来就具有的两种基本属性,尧舜这样的名军也不是说要满足每一个人的利益,满足认得欲望,这些方面是人的基本的需求。董仲舒大家都知道,他是中国文化当中最重要的典型的人物,被文化史学者称之为继孔子之后重新树立中华价值观的关键人物。上天在每个人降生开始就有两种一个是义一个是利,仅有利不行,怎么养成自己的心?要有利要有义,义是养其心,利是养其体。董仲舒不是强调利的思想家,我们在他主要著作中看到他不是这样,人首先要有生存,要能够发展,实现价格需要,才能得到更多的利。
    司马迁大家知道第一个为商人做传的世界级的史学家,不是唯一,但是继承者我们知道颁布写汉书的时候为我们企业家来立传,在中国只有这两者为我们企业家立了传,他特别写了14位商人,其中他专门写了孔子、荀子、子贡,子贡是唯一行商的,来源与史记中司马迁对他的记载,孔子周游列国推行他的人道和人证主张,但是他自己没有钱,子贡得知这个情况说我来资助老夫子周游列国,大家知道到后来司马迁这样说,他说子贡是孔子学生中最富有的人,真正使孔子名扬天下,更多是子贡的功劳,这就是说能够证明如果一个人能够富有他在行驶道德、仁义就更加有了资本,孔子经常在这里评价子贡和另外一个人,那就是颜回,有一次孔子问颜回和子贡,两者之间谁更加优秀?子贡说我连他的1/10都不如,孔子说颜回经常为自己的身心处境感到忧虑,他囊肿羞涩有时候吃不饱肚子,可能更显贵的还是子贡。
    明清时期发生了“农商节本”国家税收除了土地税更多是商人贡献。明代蒲州就是我们现在的山西有很多商人,后来蒲州宰相张四维,他临终嘱咐自己五个儿子,经商的时候应该怎么样?他说经商和求实道理是一样的,他说两者是一样的,他说虽获财货之场,最后结论是利以义制,名以清修。 
    第二,追求财富是人的基本要求。财务多为国家重视,行善行德就有资本。孔子说富而可求也,虽执鞭也愿意。司马迁说水深就会长出很多鱼,如果树木山林多野兽就往这方面去,如果一个人富有,仁义就会在他心中自然而生。儒商的鼻祖称之为商圣,就是陶朱。越国是春秋五霸之一。范蠡帮助越王勾践复兴越国。后来定居到定陶,给自己隐姓埋名。 
    后面也有非常多的例证,在陕西关中这个地区也是司马迁写了很多经营之道,当时天下没有乱的时候所有有钱的人都储藏什么呢?金玉。只有这个“人氏”储藏的是粮食。经营土地主要是地理位置,主要是粮田。还有一点,自己工作做不完的时候不能到家里去吃饭,不能休息,后来汉高祖我们刘邦得了天下以后,地方官把他封为侯爵,这是史记中写的另外一个故事。
    苏洵明确说离开利讲义空泛而难行。行义“必即于利”。既于利则其为力也易。使到这里,我们可以回想一下,20世纪对中国学术界最有影响的是一位英国的历史学家叫汤因,他写了一本书《历史研究》,后来他和日本的著名的作家叫池田大作,两者进行对话,在中国历史上真正称得上不朽的寥寥几个,孔子是一个,还有汉高祖刘邦。可以和建立罗马帝国凯撒比美,甚至要超过凯撒,所以我们回想汉高祖得了天下,最初连父亲也看不好,认为经营自己的家业没有哥哥做的好,哥哥能聚拢更多的财富,所以说他是浪荡公子,可是后来刘邦得了天下,他说列位诸侯你们不要欺骗朕,我为什么能得天下,高起和王陵说如果从做人这个角度你不能项羽,你经常瞧不起人,跟下属关系搞不好,项羽跟下属关系非常好,为什么项羽会失去天下,你刘邦为什么会得到天下呢?他说陛下每次攻城略地的时候,所降下者因以予之。与天下同利也。而项羽嫉贤嫉能,有功者害之,贤者疑之,战胜而不予人功,得地而不予人利。此所以失天下也。
    还有重要的是在中国的企业文化中,企业伦理中形成了特有的伦理制度,刚才我说我们中国是宜商的,但是在明清时期发生了移动,明清时期形成了几大商帮,是一个晋商,在企业伦理制度和文化中建树非常多,西方著名的社会学家马克思韦伯提出,中国传统商业社会缺乏诚信基础,即便有也是舶来品。我们看到在经商上也是一波未平一波又起,到宋代以后商品经济的发展已经波潮蝶泳,在康熙雍正皇帝都感到奇怪,这个地方风俗是什么呢?真正上等人都搞产业,搞经商,没有办法的人才走向学而优则仕,进入官场中当国家公务员,这种感到可笑。在山西形成了非常重要的风气,这是他们晋商中建立的最主要的企业伦理的制度和文化。我们概括为四大特点;第一,跟我们现代企业制度中所应有的内涵,企业内部信任的东伙制,也称之为东掌制,所有权和经营权,早在明代的时候有商人去蒙古这个地方做贸易,把自己的钱巨资交给当地的商人,两者之间签订一个合同,朋合营利,各私立契券,全资本者计利若干,躬输纳者分息若干,有无相资,劳逸共济宜其不相负也。银股与身股,我们研究晋商发展过程中还得到了非常重要的启示,融资企业非常多,我们今天讲的个人来出资,包打天下,做某一个行当,后来逐渐向合伙人演变。环境改变了,所以需要更多的强强联合,这就是合伙制。当然也有例外,我们大家都熟知的同仁堂,我们每天可能都跟它打交道,同仁堂的制度是自东自掌,实现了所有权和经营权两者之间的统一。晋商这个制度在中国历史上存在600年,它的存在也是从康熙7年开始存在了300多年,并不是说东火制度是唯一的选择,而自东自掌,所有权和经营权分离是唯一的选项。在同仁堂历史中也是经历了大起大落,是自己出资进行独立经营,所以历史更多,这两者之间我们制度进行比较的时候,没有说两者之间是非此即彼的关系,适应不同行业、不同需要、不同环境。
    同行间信任的相与制度。这是我们讲企业制度非常重要的一点。大家都很熟知,过去有一个话先有复盛公,后有包头城。说的是秦家和乔家,两家各有50%股份,后来秦家衰落,后来乔家独资,选自己合伙人和自己客户的时候,经过6道程序进行选举,筛选非常严格,多重的考察,最核心是信誉,一旦和同行之间建立业务关系,即使遇到困难也一定要想方设法帮助他度过困难,不是说他遇到困难就落井下石,他说相反不是这样的。在很多案例中记载,复盛公有几个合作伙伴倒闭了,他是鼓励、帮助他们。
   取信于客户的号规制度。更多是商号的号规,中国在早期的时候他们做经营,每一个商号都有自己的号规,不要求非常多,它最多的有30条,有50条有80条,但是这是在企业经营过程中落到实处了,不管你是股东还是经营者都要开除这样的处理。特有的企业伦理文化,这是晋商对中国和商业文化中最大的贡献,海外谁最有影响?国外的人都知道中国有一个姚明,中国有一个孔子,国外庙里最兴盛的只要有华人的地方就有关公,关公庙宇远远多于孔子的庙。这是什么道理呢?这应该说归功于晋商他对关公文化的一种宣扬和推崇。我们可能知道中国在祭神的时候,有文有武。文我们知道,武的财神一直以姜子牙为第一,宋代以后谁来做第一呢?关公原来是一个配角,宋代以后不是这样的,关公取代了姜子牙,成为了第一尊财神。到今天29个行业祖师爷都拜关公作为自己的行业之师,包括警察,我们非常多的行业29个行业,关公庙宇大家知道在台湾有870万的信众,家家都供奉关公的相。这是晋商对关公文化的推崇。关公到底表彰什么样的精神?为什么所有晋商把它拿过来作为推而广之的文化现象?大家知道毛宗岗称演义中三绝,第一是关云长,他被称之为义绝,在义这个层面达到最高顶风,关公形象是中国历史少有的,是王侯,后来逐渐封为帝、神为圣君,他有一个文化的现象。所以大家知道关公后来影响就是越来越大了。
    晋商对推崇关公文化起到了非常大的作用,我们每到一处都可以看到它的身影。徽商对经商的人有个高度的概括,分为三等。我们今天说第一等商人是生意人;第二是商人;第三是企业家。最低一等的是什么呢?在徽商那里称之为徽狗。骂人的意思。后来我查什么是徽狗?没有一点意义,就是每天一生中所做的事情后面有案例,就是为了求义,这就是我们徽商中的徽狗。山西的商人我们介绍很多,不崇尚读书,大家把有才华的子弟都愿意经商,只有没有出路的人才去读书,但是徽商不一样,大家知道最崇拜的是朱熹,朱熹文化对徽商中影响非常大,所以把最高一级的定位叫贾而好儒。称之为“儒贾”。
    道光时有一个徽商舒遵刚说生财有大道,以义为利,不以利为利。我们知道,在徽商中有非常著名的几乎所有人家我们胡雪岩的故居都去过,徽商有一句话,一屋不读书,一屋都是猪。在徽商中几乎所有家里供奉两句话就是:第一等好事只是读书,几百年人家无非积善。徽商善于经营,同时又用学而优则仕来保护自己的家业,扩大自己的产业,所以在晋商、徽商我们看到明代仅是徽州就出进士392人,举人298人,仅郡县就出来大学士4人,尚书7人,侍郎21人。状元、榜眼、探花16人。进士296人。举人近千人。徽商在清朝的时候出现一门九进士,六部四尚书。明代婺源的潘村一百多户人家出了40多个进士。连科三殿撰,十里四翰林,有钱了以后他们就办书院,最著名的就是紫阳书院。
    最后讲中国传统企业伦理的借鉴。中国传统企业在实践过程中认识财富的取得和积累要通过合法经营诚信为本,这是它的根本。商人我们知道信奉孔子所说,富与贵是人之所欲也。但是不以其道得之,不处也。如果不是好的渠道得到的富和贵,对我来说如浮云根本看不起。后来孔子说邦有道,如国家政策好,推行是仁政,他说贫且贱耻也。他说邦无道,富且贵,耻也。如果国家政策错了,环境不好,这种情况下你富和贵你也会感到耻辱。我们前面举出了很多司马迁给商人做传,他最后有一个结论,以上我举出14个商人的案例,这些经营者成功案例他们都有共同点,他们非有爵邑俸禄弄发犯奸而富。我们说司马迁在2700多年前没有我们这样的思想,或者一个认识的深度,但是已经把商人分为三六九等,他说这些人为什么我要记录下来?他们的事迹可以传导下去,一代代影响我们的中国商人。这里头我想举一个非常小的案例,徽商用两代人来坚守,用诚信证明走的更远,能富得更多。程家第在南京河口开了一家店,很多人都富起来了,一个商人能坚持一年一个月容易,但是能坚持一辈子吗?在中国古代就有这样的例子,自己一生坚持用诚信经营,等他临时死的时候把遗嘱给他们,说今后你接我这个班,其他的东西你另作打算,你可以都做自己的经营,但是要有一条诚信为本。到他儿子的时候叫程之珍,完全按照先父的信义为本,用了30年左右两代人坚守,通过诚信,真正的发家致富。中国也不是说富不过三代,十几代在中国古代比比皆是,我们今天讲百年老字号太多了。还有一个休宁商人,在汉阳经商,自四川运米,当时大灾之年米价都涨了三倍了,但是他还是按照平价来卖米,巡抚奖其义举。有一次自己买了8千斗花椒,定金都交了,但是验货的时候他手下伙计发现花椒有毒,然后卖主也发现了,说我这个花椒有问题了,你可以不买,我自己运回去,结果这个商人说我还是按原价买,最后把这八千担花椒全部销毁!我们流传下来更多是属于这些正面的东西。
    如果单纯追求利或者义都会导致社会危机出现。为什么在开篇的时候提炼出来一定是义利并重或者统一呢?当一个社会过渡追求义或者利的时候,这个社会都出现了偏差,这是古代的圣贤告诉我们的。我们看单纯追求利所带来的问题,左传提出,政治家和君主衡量他们施政大节考察通过道义发展利,通过发展利益使民众富庶,通过正当渠道,来使更多的人走向富庶,过上小康的生活。他说相反会出现利己主义,小而亡身大而病国。所以左传当中提出一个概念,这个概念在今天讲非常发人深思,他说民生厚而用利。老百姓生活得好利才能推广下去,作为执政者和国家领导人应该意识到什么呢?正德以幅之。要把利框定在一个范畴内,不能任其无限扩张和无限发展,用德和义这些东西使义有更高的统领,不能让利这种东西无限放大,无限膨胀。所以叫幅利。最后他说利过则为败。如果社会每一个人都追求利,社会的公益、国家法律于不顾就会走向失败。荀子也说区分领导者是否称职,看国家对利的追求不超出对道义的范畴,所以他说顾义胜利者为治世。
    单纯强调义所带来的后果,古代先贤已经论证了这个课题的后果。但是单纯追求义行吗?也不行。我们看宋代,大家都知道宋代是中国历史的分水岭,宋代的时候使中国文化越来越走向保守和内敛,这种保守就是程朱理学所倡导的,存天理,灭人欲。致使个人消沉,国家也因而积贫积弱,祸乱已。一个社会中没有更多经济基础拿什么推行自己的义呢?这种义也成为无体之本。宋代的灭亡或者说国家的积贫积弱就因此而导致。 
    苏洵指出,义者,所以宜天下,而亦所以拂天下之心。离开了利益,谈不上义,单纯讲义,上海百姓。如果把伯夷和叔齐饿死在首阳山,说成是义,何以天下人见死不救?他提出讲义时要以利为基础,讲了“利义”相反也是这样的。
    最后用一点时间跟大家进行一点我自己研究这方面的思考,也是期盼。前面更多的是顾后面是盼。司马迁说过一句话,三十年为一世。我们今天老百姓也说30年河东、30年河西。必世而后仁,一个时代实行的是什么样的大政策需要经过30年如春风化雨般配的孕育才能实现时代的大潮。如果你推行的是仁政和德政,以利为主的政策也要经过30年持续努力,不是一朝一夕能做的。我们从1978年开启中国改革开放大幕到2008正好30年,到08年中国快车能不能在高速路上继续行驶?面临哪些问题需要在座企业家们有更多的体会。古人经常讲的叫义利并重,我们30年强调发展是硬道理没有错,我们今后发展一定要向小平所说扭住经济不放,这是我们中国民族将来复兴最安身立命的东西,连古人都意识到没有利何谈义?我们要反思。为什么我们推行那么多所谓模范工程没有力量?这是过分强调利的后果。孟子跟梁惠王讨论的时候得出两点结论,也是儒家封为金科所在!第一,上下交争利而国危矣。各国都把追求利作为自己的目标追求,孟子告诉我们这个国家就危险了。第二点结论是,假如社会放弃了义,只求利,他说苟为后义而先利,不夺不厌,人性本身是贪婪的,如果没有更高的统领限制,不夺不厌,把天下据为己有他认为最好,这是妹子对我们的启示。
    我由企业伦理想到社会伦理和环境伦理。社会伦理和环境伦理我们知道跟企业伦理两者之间是息息相关的。过去古书中经常告诉我们两句话,国乱必多制,民乱必多疑。明代有一位非常有名的人,这就是王阳明,他有一句名言我在这里想跟大家分享:破山中之贼易,山林中这些人剿灭很容易,但是后面提出破心里中之贼难。大家自己去体会!所以在这里头我想最后推荐一本书跟大家来读,这是我最近特别是通过2008年汶川地震以后,中国是不是下一个30年老是有一些波折和逆境呢?我在读一本书,这就是大家知道董仲舒所写的《春秋繁露》,他把人和天之间架一道桥梁,在统治芸芸众生的国君和领导者他们知道政治的好坏,上天不知道,老百姓不知道,这就是后来被批判的重要的阴阳五行学说的天人感应。但是我觉得我们不完全是这样的。我们今天重新读《春秋繁露》,老百姓志平而气正。所以跟谁有关系呢?霍金所写的《大设计》,我劝在座企业家有时间的时候可以拿过来读。因为霍金是一个天体物理学家,用他自己的坚韧探讨更久远的世界。他说科学证明这是经济无数代的科学家的原理,我们生活的宇宙及其万物是由规律限制,我们一个人不能在他的面前为所欲为,强调自己更多的自由,所以他最后说我们至今无法来解释自然界大多数现象。需要我们关爱生活的人,关隘我们的地球,关爱我们的环境。今天就到这里,谢谢!
(文稿来自速录,未经审校)
 
  中国企业联合会、中国企业家协会 主办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紫竹院南路17号 邮编:100048

京ICP证 05008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