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企业联合会、中国企业家协会会长王忠禹做会议主题报告

    王忠禹:各位代表,同志们、朋友们,今天,在这里召开第八届全国企业文化年会,检阅一年来我国企业文化建设的新成果,探讨新形势下企业文化建设的新思路、新方法。首先,我代表中国企业联合会、中国企业家协会,向出席年会的各位来宾和企业代表表示热烈的欢迎!向在企业文化建设中取得突出成绩的企业和企业家表示衷心的祝贺!
    当前,我国经济正处于企稳回升和结构调整的关键时期,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完成保增长、扩内需、调结构、惠民生的战略任务和实现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有利因素和不利因素同时并存。一方面,我国采取一揽子刺激经济增长的重要举措,有效扭转了经济增速下滑的趋势,宏观经济持续向好,企业和企业家信心逐步增强,企业经济效益明显转好,新兴产业蓬勃发展;另一方面,金融危机的深层次影响还没有消除,经济形势好转的基础仍不牢固,不确定、不稳定因素依然存在。这意味着我国企业在迎来新的发展机遇时,也将面临更加严峻的挑战。金融危机给我国经济和企业的发展带来了严重的冲击,但也让我们清醒地看到了企业自身发展能力的不足。面对新一轮的竞争,企业的首要任务就是加强自身发展能力的建设。这当中,既包括加强企业把握战略方向能力和提高企业管理能力、创新能力的建设,同时还包括加强有助于改善和增强上述能力的企业文化建设。
    企业文化是企业的灵魂和精神支柱,是企业获得持久发展的动力源泉。作为企业核心竞争力的重要因素,优秀的企业文化能够培育出比竞争对手更强的凝聚力、战斗力和创造力,能够在遇到困难和挫折时变压力为动力、化危机为生机;作为企业软实力的重要组成部分,先进的企业文化能够充分彰显企业的品牌影响力、提升企业的商誉价值,通过促进诚信道德建设、履行社会责任而获得社会的尊重与信赖。在当今变革调整的时代背景下,如何通过推进企业文化建设,磨砺内功、强身健体,以及如何在科学发展观的指引下,进一步解放思想、开拓创新,积极转变发展方式,提高发展质量,增强持续发展后劲,努力实现又好又快发展,已成为摆在我国企业面前的一项重要工作。所以,就这个问题,我谈以下几点看法:
    一、把握战略发展方向,坚持企业文化的引领和支撑作用
    随着全球经济逐步进入后危机时期,世界各国都在根据本国的实际情况,通过一系列重大的战略调整,改变现有的产业布局和增长模式,创新技术,努力寻找新的经济增长点。
    面对快速变化的经济形势和错综复杂的国内外环境,我国企业要根据新时期我国经济发展的总体战略部署,重新审视自身发展战略,理清发展思路,明确战略重点,集中精力做强主业,将有限的资源投入到对企业生存发展起决定作用的关键领域,把转变发展方式、调整结构、创新技术作为企业战略转型的着力点,努力实现由“低成本竞争战略”向“差异化竞争战略”转型,由“规模扩张战略”向“质量提升战略”转型,从“跳跃式发展”向“可持续发展”转变。
    要适应这些调整和变化,企业必须首先要在思想观念、工作方式、行为习惯以及与相关利益者之间的关系等方面进行调整和转变,积极推进企业文化变革,否则战略转型就难以有效地转化为员工的实际行动。在企业发展中,企业战略与企业文化始终是一种相辅相成的关系。战略如果没有文化的指引和支撑,就会迷失方向和缺乏持续推进的动力。对此,企业决策者在战略转型和把握未来发展方向时,除了要考虑宏观经济形势、市场环境、可支配资源和要素成本变化等因素以外,还要建立完善的企业文化体系,充分发挥先进企业文化的引领、支撑作用。一方面,企业要树立科学发展的理念,切实增强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自觉性和坚定性,坚持以核心价值观来衡量、判断企业的总体战略和各阶段发展目标是否符合企业的长远利益与最高追求,正确处理短期利益与长期利益的关系,平衡短期生存与增强长期竞争力的关系,从而使企业无论选择什么战略,都不会背离企业发展的初衷和偏离企业的经营宗旨;另一方面,要通过在组织成员中形成对企业使命、共同愿景和企业精神的广泛认同,使企业形成高度统一的意志和行动,以确保企业战略的执行到位。
    许多成功企业的实践证明:只有不断强化企业文化对战略的修正、保障功能,使企业文化与企业前瞻性发展战略产生良性的互动,企业才能在风云变幻的市场环境中保持战略方向的正确性和战略实施的可持续性。青岛海尔集团为应对全球化的挑战,战胜危机,提出“全球化品牌战略”,加快从“制造业”向“服务业”转型,并通过打造“人单合一”的双赢文化,指导、促进员工针对用户日趋专业化、差异化的服务需求,积极主动地为用户提供全方位的产品服务“解决方案”,使海尔的品牌影响力得到进一步提升,保证了企业战略转型的顺利实现。
    二、加强企业文化管理,不断提高管理绩效
    企业管理是决定企业兴衰成败的关键因素,是企业运行质量、效益和竞争力的根本保证。金融危机中暴露出的因管理问题而导致失败的深刻教训,使越来越多的企业和企业家意识到强化企业管理的紧迫性和重要性。我国企业要应对未来的严峻挑战,在全球化的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就必须牢牢抓住管理这条生命线。
    企业发展靠管理,管理成功靠文化。万向集团董事局主席鲁冠球在谈到如何化解金融危机影响时说:万向之所以能这么快走出来,一方面要感谢国家的好政策,另一方面是我们40年积累的企业文化发挥了重要作用,换来了员工的忠诚,换来了企业向心力的提升。这句话说得非常重要!一个企业无论有多么完善先进的管理制度、管理流程和管理手段,最终都要通过人来实现。人的主观能动性决定管理执行的有效性。企业文化的核心作用就在于它能够通过精神的无形力量激发人的主动性、提高人的自觉性、增强人的责任感,从而使有形的规章制度、操作流程、管理工具产生出最好的效益和创造出无限的价值。正因为如此,越来越多的企业把企业文化作为企业生产力的重要因素注入到管理实践当中,把企业文化管理作为提升管理水平的有力抓手。中国宝安集团在推行《三力系统》、《标杆管理》和《加减法》等管理方法时,注重用“价值创造”的经营理念来衡量企业管理者和员工的执行力,使企业文化建设与企业运营管理、人力资源管理形成有机的整体,从而极大地提高了企业管理绩效,使集团综合效益连续5年保持平稳增长。
    企业文化管理是企业文化与企业管理紧密结合的产物。与传统管理不同,它提倡民主管理、自主管理,强调全员参与管理。作为一种观念形态的价值导向型管理,企业文化管理要求企业以提升价值创造力为核心,通过持续不断的引导、教育、感化、沟通、激励,使组织成员的行为变被动为主动、变他律为自律,最大限度地激发和调动员工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并通过培训、考核、评估、主题活动等一整套系统化的操作规程,将企业经营理念融入企业的组织建设和制度建设中,贯穿于企业运营管理的每个环节和细节之中,固化到每个岗位和管理流程当中,渗透到由设计、开发、生产、资源配置、市场营销、品牌推广构成的价值链体系之中,这样就使企业精神层面的激励作用有效地转化为企业高度自觉的执行力,为企业提升长期绩效和获得持续竞争优势提供持久的动力。许多成功企业的管理实践表明:企业文化、企业品牌等无形资产的作用越大,带来的经济商誉和超额回报率就越高,企业的持续竞争优势越突出。华为《基本法》的第六条提到:资源是会枯竭的,唯有文化才会生生不息;海尔的张瑞敏也曾说过:企业的技术、设备、人才都可以被带走,惟独无法带走的是企业的文化。这些规律和这些理论值得我们深思。
    三、积极培育创新文化,增强企业创新动力
    创新是当今时代发展的主旋律。中国作为一个人口基数大、重要资源人均占有量低、生态环境十分脆弱的发展中国家,只有坚持走创新发展的道路,才能实现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
    企业作为创新主体,是建设创新型国家的重要载体,是在世界经济格局中获得产业竞争优势的重要力量。回顾世界经济发展的历史,每一次经济危机都将带来科学技术的新突破,催生新兴产业的发展和新一轮经济繁荣。在应对这场国际金融危机中,各国政府都将注意力转向新技术革命,力图通过新技术的大规模应用刺激经济复苏。对此,我国企业要抓住机遇,大力推进企业创新,努力实现由要素驱动型增长向创新驱动型增长转变,为新一轮发展赢得先机和主动。
    创新发展需要创新动力。创新动力不足是制约企业创新能力提高和影响企业创新活力的内在因素。在相当长的一个时期里,“以市场换技术”的思路一直主导和影响着决策,从而导致企业自主创新意愿不强,研发投入不足,缺乏对自主创新能力和自主品牌的培养。对此,企业要在思想意识上高度重视创新,切实把创新战略作为企业长远发展的核心战略,在不断完善创新体制、机制和加大创新投入的基础上,积极培育崇尚创新的企业文化。创新文化激励创新事业,创新事业激发创新动力。胡锦涛同志强调指出,为实现进入创新型国家行列的奋斗目标,必须“发展创新文化,努力培育全社会的创新精神”。为此,中国企联自2007年起,联合科技部、商务部、国资委、中国科学院、全国工商联和科研院所等支持单位,共同发起了推进中国企业创新文化活动,组织有关领导、专家学者深入企业开展创新文化调研,收集企业创新活动的一手资料和数据,并针对企业创新遇到的问题和难题提供相关的咨询服务和智力支持,其目的就是要发动社会各方力量全力支持和帮助企业走上创新发展的道路,引领企业从“中国制造”走向“中国创造”。
    企业创新文化建设要立足于构建自由、开放的创新事业的发展平台,营造良好的创新氛围,通过大力倡导开拓进取、敢于探索、敢为人先、敢冒风险和宽容失败的创新精神,充分调动各方面的积极因素,让员工的创新活力得以充分发挥。作为企业,不仅要在产品、技术层面深入开展创新活动,而且要在体制机制、组织、战略、管理等各方面进行创新,尤其要注重思维创新、理念创新和商业模式的创新。奇瑞公司作为一家民营汽车制造企业,在国内多数汽车厂商选择国际知名品牌的时候,坚持走自主品牌的发展道路,在引进消化吸收先进技术的同时,立足自主研发、自主创新,并通过培育创新文化和大力倡导“自立、自强、创业、创新”的企业精神,积极营造浓厚的创新氛围,使企业在“造中国老百姓买得起的好车,造全球性价比最好的车”的使命驱动下,成功实现了跻身“汽车列强之林”的奋斗目标,成为中国汽车工业民族品牌的优秀典范。
    四、坚持“以人为本”,培养高素质的人才队伍
    当今和未来的世界竞争,说到底是人才的竞争。在全球化深入发展和科学技术日新月异的今天,人才在综合国力的竞争中越来越具有决定性的意义,人才资源已成为最重要的战略资源。当前,世界各国为了抢占经济技术制高点,都纷纷制订和实施各自的人才发展战略,国际跨国公司更是不遗余力地从全球各地网罗、吸引各类稀缺人才。面对这一严峻形势和挑战,党中央、国务院以落实“人才强国战略”为出发点,对新世纪、新阶段的人才工作进行了全面部署,提出要“造就数以亿计的高素质劳动者、数以千万计的专门人才和一大批拔尖创新人才,建立规模宏大、结构合理、素质较高的人才队伍。”努力把我国从人力资源大国建设成为人才资源强国。
    实施“人才强企”战略是我国实现“人才强国”战略的重要途径,我国企业要从战略高度,充分认识人才资源在提升企业竞争力、实现可持续发展中的基础性、决定性的作用,把培养造就高素质的人才队伍作为企业的立业之本、发展之源,努力做好人才的战略储备工作。为此,要把这项工作纳入到企业文化建设当中来。企业文化建设从根本上讲是人的建设,企业文化的基本职责就是培养人、教育人和塑造人。对此,企业要重点抓好以下几方面工作:
    1.坚持“以人为本”,树立“人才资源是第一资源”的人才观。把尊重劳动、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尊重创造作为企业发展的核心价值理念,在建立健全用人机制、完善用人标准和不断优化人才结构的基础上,关心关注员工的成长,为员工提供发展机会,让员工分享企业的发展成果。
    2.注重发挥企业带头人的作用,带领团队和员工与企业共同成长。要让员工成才,企业领导者必须率先垂范,不断提升自身素质,为员工成才起到表率作用。在管理学中有一条“总裁定律”,指的是企业最高领导人的水平决定了企业发展的上限。长期以来,中国企联一直致力于企业家队伍建设,通过各种形式推动企业家队伍的成长壮大,鼓励更多的企业家通过加强企业文化建设工作,带动广大员工走上成才之路。
    3.加强培训教育,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今天我们已经进入到了一个“能力决定前途、素质决定命运”的时代。在培训教育上,企业要将企业文化工作与人力资源工作紧密结合,在不断加强职业技能培训、提高各类人才专业能力与水平的同时,通过理想信念的熏陶和价值观引导,培养员工拼搏奉献、勇于创新、团结合作的精神,增强员工道德规范意识,提高员工职业素养;通过创建学习型企业和学习型团队,形成全员学习、终身学习的良好风气,不断提高企业员工队伍的整体素质。
    4.鼓励争先创优,激发潜能。通过表彰先进、奖励贡献以及开展劳动竞赛、技能比武等形式多样的文化活动,开发员工的潜在能力,激发员工的创造力,大力营造人人能成才、人人想成才的浓厚氛围,努力开创人才辈出、人尽其才的良好局面。
    各位代表、同志们,希望广大企业在走向世界、迈进新征途的过程中,继承发扬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借鉴吸收世界先进企业文化的成果,在继承中创新、在融合中升华,为企业文化不断赋予新的时代内涵,努力形成独具特色和优于竞争对手的企业文化,把企业文化的软实力真正变成企业的生产力和竞争力。谢谢大家!


(文稿来自速录,未经审校)
站点地图 - 客服中心 - 常见问题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免责条款
中国企业联合会 中国企业家协会
 
中国企业联合会、中国企业家协会 主办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紫竹院南路17号 邮编:100048
  京ICP证 050088号